摘要: 探索将淤地坝淤积形成的坝地按程序用于耕地占补平衡是《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相继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摸清现状政策条件下坝地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的资源状况是推动该项工作的关键环节。以宁夏坝地资源为研究对象,从坝地利用类型、补充耕地来源范围和验收标准等方面,明确了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的坝地条件,并以2024年宁夏淤地坝淤积专项调查成果为基础,
摘要: 基于2011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2018—2023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及2023年植被数据,分析山东省2011—2023年水土流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11—2023年,山东省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实现了“双下降”,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5 287.37 km2,降幅达19.40%;全省水土流失以轻度为主,其面积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54.77%~94.94%;全省水土保持率呈持续增
摘要:2024年10月31日,作为西南地区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项目,贵州省织金县花红河小流域和白水河小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在贵州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成功签约,国能织金发电有限公司交易水土保持碳汇量3.4万t,交易金额119万元,为持续丰富水土流失治理方式,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打造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提供了“贵州经验”。总结了织金县花红河小流域和白水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碳汇交易项目的
摘要:作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科普宣传和文化建设对推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总结贵州水土保持科普宣传及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水土保持科普在宣传方式、宣传设施、文化建设、重视程度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转换思维模式、提升宣传效能,推进示范创建、完善宣传设施,厚植水保文化、营造精神氛围,推出文创产品、丰富宣传载体,强化科普宣传活动、促进互动交流等建议。
摘要:探索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参考生态产品价值理论,阐述了水土保持生态产品的内涵与分类,并总结出外溢共享型、赋能增值型、配额交易型3条价值实现路径。针对太湖流域片新安江流域、仙姑生态清洁小流域和罗地河小流域开展的3种不同类型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分析了其供给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类型、价值实现路径,提出太湖流域片在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面临的
摘要:高标准梯田建设与改造是高标准农田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将国家战略部署与自身实际有机结合,推进地方农业集约化、生态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举措和抓手。以甘肃省通渭县为例,开展了长期的追踪式调查,结果表明:高标准梯田建设与改造不仅使黄土丘陵地区农业实现了扩面、提质、增效,还完善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方式、保护和提升了耕地地力、深化了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和集约化经营、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巩固
摘要:基于当前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控工作中存在的痛点问题,通过调研分析、数值模拟、试验研究、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等方法,借助关键技术,构建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控系统,以数字化、智慧化手段实现高效低耗的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全过程管控。系统包含工程管理、数字看板、临时用地管理、土石方调配、专业工具、知识库、数据管理和系统管理8个功能模块,实现对铁路建设项目的事前分析研判、优化临时用地、规范弃土(渣)
摘要:句容河属于秦淮河上游主要支流,其防洪安全直接影响到秦淮河流域下游南京城的防洪保安。句容河镇江段整治工程位于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内,整治的河道长19.17km,工程占地面积60.90hm2,土石方挖填总量36.72万m3,执行南方红壤区建设类项目一级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经评价,工程选址基本不存在制约性因素,工程总体布局、工程占地、土石方平衡及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等方面均达到了相关规定要
摘要:上海市输变电工程具有施工扰动分散、单元施工周期短、临时占地面积占比高达70%~95%等特点,加之上海市土质软弱,雨季施工时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其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不容忽视。基于上海市自然条件和输变电工程建设特点,总结了上海市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产生情况,从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界定、土石方平衡、工程桩类型选择、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构建、水土保持投资估算、附图绘制等方面提出了上海市输变电工程
摘要: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结合土壤侵蚀因子空间数据,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计算青海省刚察县水土流失面积,分析评价全县水土流失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2011—2022年刚察县水土流失整体呈面积、强度“双下降”趋势,水土流失面积由2011年的1985.50km2下降至2022年的1803.79km2,侵蚀强度整体由高逐步向低转化;
摘要: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快速、精准、便捷地获取黄土高原地区的地形信息,可以为区域水土流失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为掌握开放的SRTMDEM能否支撑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研究工作,以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韭园沟为研究区,以5m分辨率的1∶10000DEM数据作为参考真值,对SRTMDEM进行高程精度和地形、水文因子表达能力分析。结果表明:①高程最大误差为62m,平均误差为13.43m,中误
摘要: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为提高小型淤地坝的规划设计、风险防控、运行管理等水平,以位于黄土高原黄土区的山西省灵石县为例,开展县域范围内小型淤地坝调查。通过遥感影像解译、抽样实地调查、淤积面积和淤积量计算等得到灵石县小型淤地坝数量、分布和淤积情况,调查结果为:①灵石县共有556座小型淤地坝,分布在12个乡镇、140个村庄,淤积总面积为270.55hm2,总淤积量为1270.7
摘要:柳篱护坡侵蚀沟治理模式是自沟头至沟尾在沟道两侧坡脚处利用柳篱进行边坡防护的一种侵蚀沟治理模式,该模式主要适用于沟道落差大于1m、土层较厚、土壤及水分条件良好且正在发育的中小型侵蚀沟,布设要点包括削坡整形、沟头防护、谷坊布设、柳篱护坡和造林植草。以黑龙江省绥棱县省级补助资金侵蚀沟治理工程为例,探讨了柳篱护坡侵蚀沟治理模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应用结果表明:柳篱护坡治理模式可节约工程投
摘要:吉林省素有“天下粮仓”的美誉,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同时也是多山省份,农耕指数较大,水土流失问题一直比较突出。以2018—2023年吉林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为基础,采用遥感影像解译与专题信息提取、土壤侵蚀模数计算等方法,分析了吉林省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18—2023年吉林省水土流失以轻度为主,水土流失面积由42627.74km2下降至39014.39km2,减幅达8.4
摘要:为进一步明确甘肃省坡耕地分布及高标准梯田建设潜力,对各市(州)不同坡度耕地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甘肃省现有耕地520.95万hm2,坡度>6°~25°范围内适宜改造成高标准梯田的耕地面积有273.34万hm2,占全部耕地面积的52.47%。②各梯田二级分区内适宜改造成高标准梯田的耕地面积分别为陇中黄土丘陵区(Ⅰ2)177.65万hm2、陇东黄土高原区(Ⅰ1)49.50万hm2
摘要:利用从俄罗斯引进的大果沙棘品种“201304”“201305”,以及采用蒙古沙棘与中国沙棘杂交培育出的4个杂交沙棘品种“杂雌优1号”“杂雌优10号”“杂雌优12号”“杂雌优54号”,于2014年在黄土高塬沟壑区的甘肃庆阳进行种植试验,2017年两类沙棘全部结果后,对干全果中含油率、总黄酮、葡萄糖、果糖、苹果酸、β-胡萝卜素、VE等营养成分含量做了系统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引进沙棘、杂交沙棘两类
摘要:以卢氏县范里河等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以“双碳”目标为导向,采用中小尺度问题识别与诊断方法对项目区生态基础条件和突出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生态问题为点、面状水土流失有加重趋势,山地森林低质低效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坡耕地低效耕作尚未大规模改观,河流湖库重要湿地生态功能退化明显等。提出“一个流域,六个片区;一个问题,一种方案;四条河流,多点治理”的总体部署方案,结合不同片区的突出问
摘要:为进一步精准落实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求,根据甘肃省水土保持率现状值、远期目标值,探究甘肃省水土保持三级区划水土保持对策和措施布局,结果表明:8个三级区水土保持率现状值和远期目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51.38%~80.76%、54.02%~87.65%,其中若尔盖高原生态维护水源涵养区现状值(80.76%)最高,陇南山地保土减灾区远期目标值(87.65%)最高,河西走廊农田防护防沙区现状值和远期目标
摘要:贵州省西北部发育有与其他区域侵蚀状况不同的切沟,其中以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威宁县”)表现最为显著。有效防控切沟侵蚀产沙是贵州省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工作之一。为摸清威宁县切沟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基于ArcGIS软件进行高清遥感影像解译,辅以野外调查验证,开展了威宁县切沟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了切沟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
摘要:为探究自然降雨条件下化学除草对不同坡度槟榔林土壤侵蚀及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原位观测方法,监测不同处理、坡度条件下槟榔林的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①化学除草处理的产流产沙量、径流可溶性总氮和可溶性总磷、泥沙全氮和全磷流失量均大于不除草处理的,且两种处理流失量均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②3种坡度下,化学除草处理的平均径流量是不除草的1.71~2.57倍,平均泥沙流失量是不
摘要:为了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耗水量,以陇中东地区平凉市为例,采用蒸散气候学经验模型方法,对该地区不同类型植被生长期(4—10月)的蒸散耗水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植被生长期(4—10月)的蒸散耗水量存在明显差异,乔木林>灌木林>草地,草地蒸散耗水量随着覆盖度增大而增加;研究区7—8月所有类型植被蒸散耗水量均达到最大值;在空间分布上该地区植被蒸散耗水量的差异主要表现
摘要:黄土丘陵沟壑区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以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安家沟流域为研究区,以撂荒地、小麦地、沙棘地、油松地、紫花苜蓿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的方式采用静水崩解法分析不同粒径、不同坡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团聚体崩解速率,并计算水稳性指数和分形维数;采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测定植物根重密度、根表面积等根系特征参数值,分析土壤团聚体水稳性指
摘要:保障北京冬奥绿色电能电力组团工程作为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配套电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过优化施工工艺、采用三维投影技术、利用GPS虚拟交桩、模拟施工过程等方法,减小了工程扰动土地面积和土方开挖量,工程最终达到零弃方;通过应用高低腿开挖、无人机放线、货运索道等技术,减少了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破坏;通过对原塔改造升级,解决了历史挂渣问题;通过采用坡面排水工程、SNS柔性防
2025年2月24—25日,水利部在江西省上饶市召开2025年水土保持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国水利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4年水土保持工作成效,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水利部副部长朱程清出席会议并讲话,总规划师吴文庆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2024年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改革创新成果丰硕,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管控,重点区域治理加快推进,管理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全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4万
2024年12月23日,安徽省水利厅、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林业局联合印发《安徽省生态清洁小流域专项规划(2025—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确定到2030年全省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180条,到2035年全省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380条,基本建成与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具有区域特点、涵盖不同水土保持主导功能分区的生态清洁小流域体系。 《规划》要求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加强部门合作,
绿水青山助力房山村美民富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海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征稿启事
禹脉传承 厚德励志: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土保持技术专业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