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到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发展新质生产力”列入2024年重点工作;从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到今年全国两会上共商国是时再作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具有深刻意蕴的“新质生产力”,明确了中国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前进方向和主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
习近平总书记首创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理论,具有突出的创新意义。它关联和联通了政治经济学诸多理论范畴,是一次深刻的“术语革命”。这一理论有着明显的实践指向,成为新时代实践创造的新航标。 一、新质生产力是重要的理论生长点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因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生,成为提升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抓手;顺应了当今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加速演进的发展潮流,反映 21 世纪新科技产业革命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从产业层面就是“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1月31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明确将新质生产力与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产业变革、科技革命和大国竞争加剧,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各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 加快形
由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的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在大科学装置,世界各国将其视为构筑竞争新优势的必争之地。1因此,在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大科学装置与新质生产力形成之间的理论与实践逻辑,对于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的推动作
摘 要:严格的环境规制会倒逼北方地区通过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缩小南北差距,还是诱发了经济增长压力下地方政府的保增长动机,反向加剧了南北方地区的绿色发展差距?文章使用地级市数据细化分析精度,并以2011年制定的“能耗双控”政策为冲击,使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了“一刀切”式的环境规制政策对于区域协调发展与绿色转型的影响。文章研究发现,“能耗双控”政策实施后,南北方地区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距显著扩大,并且经
摘 要:区域协调发展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南北经济差距呈现分化态势,无疑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不利影响。文章梳理了纵向产业结构、价格指数背离、南北经济差距扩大之间的传导链条及作用机制。实证发现,价格指数背离在纵向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纵向产业结构中,上游产业占比越大,价格指数背离幅度越大,而价格指数背离又会抑制地区经济增长。模型机制分析表明,在
摘 要:文章从南北方经济差距视角探究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表现、特征与成因。文章提出“南北经济均分线”反映南北差距动态变化,发现均分线大致在南京—上海一带徘徊,但其位置在2000—2013年缓慢北移、2013年后则迅速南移,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前南北方经济差距已超过东西部经济差距且尚无收敛趋势,已经成为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来源,因此必须深入探寻南北经济差距在2013年后出现趋势转折的原因。从区域-产
摘 要:为应对内需不足的内部环境和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国货币政策仍将保持低利率状态,然而低利率环境下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是政策制定者的核心关切。现有对于低利率环境下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大多集中于发达国家,缺少对于当前中国情景下的深入探讨,而且局部投影模型尚未应用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研究。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框架系统性分析了我国高、低利率时期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然后基于状态依存局部投影模型定量
摘 要: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方面。文章选取2002—2019年有发债记录的511个县区,其中包括被划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53个县区、接受生态补偿的113个县区,选择全部未接受生态补偿的样本设立生态功能区研究组、选择全部未划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样本设立生态补偿研究组,分别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制度(减负)和生态补偿制度(补偿)作为两种不同的政策冲击
摘 要:保障“种地”农户的金融供给和收入,既是普惠金融的应有之义,亦是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更是巩固粮食安全的根本之策。文章立足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变化的典型事实,基于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库中的微观农户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种地”农户收入的影响,并从赋能种植业生产链的视角解构了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近年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农户的种植业收入,且这种影响主要来自数字普惠
摘 要:当前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要重点关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与产业链供应链关联主体的溢出效应。文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客户和供应商逐一匹配的供应链条和企业绿色技术与数字技术专利大数据,首次从产业关联的视角考察了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上游企业绿色创新的微观机理。研究发现,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牵引上游企业绿色创新,特别是当上游企业规模较大、具有国有性质、知识存量较为丰富,或其所在行业市场竞争度较高、需求
摘 要: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广东省关于“加快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调研及问卷数据,检验了产业集群归属是否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同时探究其作用机制,并考察了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特征、企业规模与所有制以及企业技术特征等不同情境下产业集群效应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产业集群有利于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并提高数字化转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