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球早期构造体制及地壳演化过程是前寒武纪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争论的焦点。鲁西花岗-绿岩带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是新太古代基底岩系出露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带内发育一系列走滑型韧性剪切带。本文通过细致地野外调查,发现这些韧性剪切带具有近于一致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即NW—NWW走向和左行走滑剪切,暗示其形成于统一的动力学过程,此外,这些韧性剪切带为不同岩性组合单元的构造边界。结合以往岩石地球化学及
摘要:山东省石灰岩矿产地分布于9个地市45个县(区、市),其中,济南市28处、济宁市24处、枣庄市26处、临沂市21处、淄博市21处、泰安市15处、潍坊市12处、烟台市7处、日照市3处。已发现石灰岩矿床157处,资源储量大。山东省内石灰岩含矿层位多,出露范围广泛。不同成矿作用生成的石灰岩矿床主要赋存于奥陶纪马家沟群八陡组、五阳山组、北庵庄组;寒武-奥陶纪九龙群张夏组;震旦纪蓬莱群香夼组,这些矿床属
摘要:我国约有11000个海岛礁,是开发海洋经济的纽带,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桥头堡。本文详细介绍了海岛礁的地质调查的历史与现状,系统总结了岛礁基础地质、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地质灾害、地质遗迹、遥感地质等调查成果,结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并重的宏观背景,建议开展一轮全国海岛礁综合地质调查;扩大调查范围与精度;推进以岛礁为中心的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区域矿产资源、水资源、地质灾害等调查与评价
摘要:为研究济南市洪范池地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评价其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在研究区进行了大比例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分析了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对其地球化学数据特征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风险评价。研究表明,As、Cd、Cr、Cu、Ni、Pb、Zn 7种元素含量与背景值接近,具有较小的变异系数和类似的空间分布特征,成土母质是控制其在表层土壤中分布的主要因
摘要:地下水是物质运移和转化的重要载体。泰莱盆地西南部地下水硝酸盐浓度较高,目前针对该地区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硝酸盐浓度动态变化特征及成因机制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基于席桥、刘范和沙河站监测井20余年地下水位和水质动态监测数据,运用连续小波变换和小波相干分析,识别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运用水化学图解法和离子比例关系法揭示枯水期和丰水期地下水硝酸盐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呈
摘要:常规的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勘测测量计算一般为单点位测定,勘测的覆盖范围较小,导致最终得出的勘测刺点偏差增大,为此提出对基于无人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勘测方法的设计与研究。根据当前测定,先进行基础测点标定与像控测量,采用多点位的形式,扩大勘测的覆盖范围,展开空中三角多点位测算和DOM制作,基于此,设计无人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勘测模型,采用自适应重叠对比的方式来实现勘测处
摘要:“先规划、后建设”,是乡村地区空间治理的基本原则,但是面对数量庞大的村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山东省的镇村规划编制工作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以及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的启动开展,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与村庄规划一体化编制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在分析镇村规划联编可行性、必要性、适用性的基础上,从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的村庄规划管理通则和通则式村庄规划两个角度探索构建了“镇村一体、通则管控”
摘要:为深入探讨日照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规律,本文利用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对其2019—2023年期间土地利用/覆盖进行遥感影像分类,并基于分类结果研究分析了多种驱动因子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循环神经网络在处理遥感影像数据方面表现出色,5年的测试总体精度均超过92%,Kappa系数均超过0.84;并且在驱动力分析方面,城镇化率、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因素对日照市土地利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