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金属矿山硬质地层掘进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其重点在于组合定位技术和轨迹跟踪控制技术。详细介绍了各阶段金属矿山硬质地层掘进技术和导航定位技术发展成果,并在探究其发展规律的同时深入剖析了技术层面的不足。对组合定位、轨迹跟踪现有成果进行了全面论述与客观点评,并针对新型矿山智能掘进设备设计了一套组合定位方案。最后对金属矿山硬质地层智能化掘进未来发展方向与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金属矿山;
摘要:针对国外某斑岩型铜矿自然崩落法块度预测,基于矿区工程地质调查、地应力测试、自然崩落设计等参数,采用Monte Carlo模拟技术和BCF软件分析和预测崩落块度、放出块度和卡斗情况。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山初始块度大块率较高,初始块度体积大于2 m3占比为44.19 %~48.01 %。放出块度在崩落初期大块率较高,随着放矿高度增大,放出块度逐渐降低,尤其是在60 m放矿高度时由原有的20 %
摘要:为研究矿山高应力环境下深埋硐室开挖后因应力集中引发岩爆显现的声发射特征,采用TRW-3000型岩石真三轴电液伺服试验系统配合PCI-Ⅱ型声发射监测系统,对大理岩试件模拟深埋硐室围岩体单面临空三向-五面应力环境开展三向独立加载和单面突然卸载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声发射特征的振铃计数和b值能反映岩石内部裂隙孔洞的发育、发展及贯通情况,临爆阶段振铃计数密集出现并达到峰值,同时声发射b值骤降,岩样
摘要:地下矿采空区的恢复和治理对矿区及周边环境有重要影响。以某金属矿地下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基于MIDAS GTS NX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该区域分步开采及充填过程、采空区废石充填后上覆岩层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同时对该区域实施废石充填+胶结充填接顶后采空区安全稳定及地表河流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采空区实施废石充填+胶结充填接顶可有效减缓围岩应力,保障地表河床的稳定性,显著提升采空区结构稳
摘要:氰化浸出是黄金生产中的代表性工艺,其中解吸电解环节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黄金产量。内蒙古太平矿业有限公司采用破碎—堆浸—活性炭吸附—解吸电解—冶炼的选矿工艺,在生产中,解吸电解设备常因粉炭过多导致堵塞,影响生产效率和黄金产量。探讨了内蒙古太平矿业有限公司在黄金生产过程中解吸电解设备的应用及其面临的挑战。通过深入分析温度、压力、氢氧化钠用量等工艺参数对解吸电解效果的影响,结合设备运行中出现的实际
摘要:针对某含碳金矿进行了深入的工艺矿物学分析,揭示了影响选矿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选矿试验,成功降低了磨矿细度,并选择了一种高效的碳抑制剂,有效解决了有机碳对金浮选过程的干扰问题。在原矿金品位1.84 g/t的条件下,通过实验室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金精矿金品位37.81 g/t、金回收率91.20 %的优异指标。基于小型试验结果,进一步进行了工业试验,对磨矿细度、药剂制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试
摘要:针对选矿过程中运行指标决策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地质雷达与高密度电法融合技术在选矿监测模型构建中的应用,并对融合技术与传统监测方法的有效性和预测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地质雷达与高密度电法融合技术的平均样本偏差较低,测定精度较高,选矿监测效果优于传统监测方法。这一技术融合不仅提升了选矿监测模型的准确性,还为优化生产指标提供了重要支持。 关键词: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选矿监测;精度评估
摘要:针对碳质含金物料的金回收问题,通过分析化学成分、碳物相和粒度分布,研究了碳质含金物料的特性,为工艺优化提供依据。深入探讨了灰化、除杂及浸出等关键工艺的最佳操作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灰化—硝酸除杂—王水溶金—熔炼工艺流程回收金,直收率可达96.81 %,显著提升了金回收率,为碳质含金物料的金回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解决了处理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实现了资源有效利用,具有经济和环保价
摘要:为快速准确计算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性系数及预测边坡安全,利用M-P法计算正交试验设计方案的稳定性系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开展高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研究,提出高边坡稳定性简化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预测效果;揭示边坡稳定性简化计算方法原理,探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与稳定性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揭露因素指标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程度,修正预测模型,并采用强度折减法对修正后的预测模型进行应用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后
摘要:为明确河北某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特征及来源,在研究区内选取10个采样点,共采集土壤样本100件;利用综合质量影响指数法计算土壤样本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与标准值和背景值对比,确定土壤是否存在重金属元素超标现象;利用主成分法与因子分析确定重金属元素来源,同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到污染源的贡献率;研究了重金属在土壤和农作物等不同介质中横向和纵向迁移规律。结果发现:研究区内土壤含有不同量的Cu
摘要:色日金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的昆中花岗岩隆起带,隶属于沟里金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色日金矿床主要赋矿围岩为印支期和华力西期中酸性侵入岩,成矿主要受北北东向断裂控制。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等。根据野外穿插关系,将热液成矿期划分为3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与石英-碳酸盐阶段。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石英-黄铁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
摘要:浩布高铅锌多金属矿床的矿床规模达到大型,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主要是乌兰坝岩体,该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和石英二长岩组成。为研究乌兰坝岩体成因及其与成矿的相关性,分别对该两类岩石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和石英二长岩的SiO2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73.85 %、66.94 %,均具高钾(w(K2O)=4.48 %、5.72 %)、富铝(w(Al2O3)=12
摘要:南杂木金矿床地处辽东的抚顺—清原金铜成矿带内,其内矿产资源丰富,金矿床(点)密布,地质找矿前景良好,但受森林覆盖率高的限制,找矿突破难度大。鉴于此,以南杂木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基于矿体与围岩的激电特性差异,采用大功率激电面积测量和激电测深工作圈定矿致异常。基于激电测量工作成果,在矿区内圈定激电异常5处,并在DJ-2号激电异常处探获矿体1条,该矿体控制长200 m,中部水平厚度最大,为3.1 m
摘要:砂金沟金矿床是夹皮沟金成矿带内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已发现矿体以石英脉型为主。近年来,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增大,资源储量日趋紧张,继续探获新资源以供矿山长久发展。将砂金沟金矿床与紧邻的二道沟金矿床、云峰铅锌金矿床、马家店金矿床进行对比,认为砂金沟金矿床具有寻找蚀变岩型矿体的潜力。通过在24号矿化带的24-1号、24-2号含矿蚀变带及外围投入大量钻探工程,探获了破碎蚀变岩型矿体4条,编号分别为24
摘要:遂昌金矿采矿方法变更为充填采矿法,其关键在于充填工艺与充填系统,对于不同的充填骨料,其物理力学性质、矿物与化学成分各不相同,充填管道输送性能及作为充填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别较大。通过对不同来源的骨料进行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方案对比,获得矿山易于获取的充填骨料的浓缩脱水、充填配比等关键技术参数,进而对其作为充填骨料的性能进行科学评价,最终确定铅锌矿尾砂及花岗岩岩粉作为充填骨料的可行性及具体配比参数
摘要:云南某湿法炼锌厂氧压浸出炼锌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含银锌硫渣。为有效回收锌硫渣中的银,系统地探究了硫脲法浸出回收银的工艺参数。研究结果揭示,硫脲法浸出银具有显著的化学反应驱动力,硫脲在银表面的结合能为83.9 kJ/mol;在液固比为8∶1、硫脲用量为10 g/L、浸出时间为2 h、浸出温度为50 ℃、pH值为1.5、Fe3+浓度为0.3 mol/L的条件下,银浸出率可达85.71 %。研究结果
摘要:废弃矿山亟须进行科学修复及价值再利用,金融科技在各领域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与作用,为废弃矿山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系统梳理了金融科技视角下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旅游发展,探讨了金融科技对废弃矿山旅游资源开发在支付结算便捷化、管理智能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分析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包括多种方式提高资金筹集与投资回报率,提高技术与应用的适配性,加强数据安全与
摘要:锂精矿中的硅、铝、氟等杂质对下一步的精制过程有很大影响,可能降低锂回收率并影响产品质量。研究采用氢氧化钠-过氧化钠对锂精矿样品进行熔融前处理,分别采用硅钼蓝分光光度法、络合滴定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同时快速测定样品中的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和氟含量。探讨了熔剂的选择、熔融温度和时间、酸度等实验条件对各元素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表明,采用氢氧化钠-过氧化钠作为混合熔剂,熔融温度为700 ℃,熔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