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友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校友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厚的内涵。通过研究大学校友精神的表现形式和特征,能够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其精神内涵。高校积极探讨并解决如何更好地诠释校友精神的内涵,使其对在校生培养产生影响并发挥育人功能这一问题,能更好地促进高校德育共同体的发展,同时对构建新时代背景下“大思政”格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校友精神;精神特征;内涵;德育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大学工科专业为国家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工科教师、学生的实践能力偏弱、工程素质偏低。文章以“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铸造工艺设计赛”为例,分析了学科竞赛的宗旨、竞赛过程、评价指标等,结合参赛学生的切身体悟和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介绍了学科竞赛对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实际工程技术能力、建立工程价值观等方面的多重作用;同时剖析了学科竞赛对提高指导
[摘 要]为达成“三全育人”目标,文章进行了疲劳强度理论及应用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深挖课程的思政元素,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采取讨论式、案例式、项目式等教学手段,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政资源共享,实现了育人与育才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结构疲劳;教学改革;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摘 要]为破解应用型本科院校基层党建与专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课题组以宁波工程学院统计与数据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为例,基于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以问题为导向,探索系部如何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如何通过党建增强专业办学实力以及促进专业发展,构建“四强四兴、四融四推、双链协同”的党建工作格局,有效激发党建与专业融合的活力,激发支部党员教师参与党建工作和系部发展的动力,提升基层党支部领导班子的党建能力,为同类
[摘 要]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GAI教育应用的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系统的方案设计。我国作为东亚教育模式的典型代表国家,面对强人工智能时代知识观的颠覆性变革,教育模式亟待加速变革。国产GAI应用在教育领域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我国GAI教育应用需围绕“战略性”“经济性”“安全性”,针对在定位、制度框架、方案细则、资源投入、数据积累与监管、科研与人才等方面的短板,加紧谋划布局,以形成系统化的建设方
[摘 要]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蕴含着极大的思想价值、教育价值和时代价值,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宝贵文化资源,将其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和思政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因其独特性质,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文章以NT大学“红心向党”铸魂育人工作室建设为例,分析红色文化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价值,探讨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在红色文化传承中的建设与实践情况。通过深入
[摘 要]文章基于SWOT-PEST分析,梳理了地方本科高校教师资源配置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方面所面临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并提出了加大教师资源配置的支持力度、探索“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机制、推动教师资源科学配置、强化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教师激励体系等策略。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教师资源;配置策略;SWOT-PEST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 要]新时代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阵地,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继承中国传统工匠精神,借鉴西方社会工匠精神的合理内核,凝练新时代工匠精神概念应有的内涵,推进“三全育人”,发挥高校课程思政主渠道作用,密切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在多途径多渠道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培养其新时代职业道德素养,把工匠精神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事业,以实现专业技能学习、适应社会发展和个
[摘 要]地质公园学是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新工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作为新兴专业的新兴课程,其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学方法设计是课程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工作。课程教学团队从重构理论教学资源、善用网络教学资源和建设实践教学资源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融入了符合“学生需求、学情特点、专思结合”特点的思政元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课程教学模式和探究性教学情境,并针对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教学分别设计了“信息化教学
[摘 要]文章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学院为例,研究高校安全类专业工程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毕业生问卷调查和专业课教师访谈,确定安全类专业制图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其次,从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三个方面分析两门课程融合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以“作业驱动”方法为核心、基于BOPPPS模型建立了两门课程深度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分析确定了各学
[摘 要]实践教学在统计学类专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是培养创新型统计人才的核心环节。文章分析了当前统计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教、学、做”相统一和“思、践、悟”相融合的实践思政理念为指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遵循“重基础、强训练、抓综合、提能力”的原则,依托实验实训、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智库科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四大平台,以课、赛、研融合为手段,构建多元协同实践育人体系,探讨了实践教学体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韧性城市的建设需要既懂景观营造又懂给排水良性循环系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景观水工程课程是综合多门学科知识,面向土木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特色课程。文章从优化课程内容方面阐述了服务韧性城市建设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景观水工程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更新,从改革教学方式方面探讨了信息化社会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方式,并以“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构建”章节教
[摘 要]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基础课程。在社会新形势下,风景园林专业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要求。文章阐述了青岛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体系的内容,并对课程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实践。实践表明,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
[摘 要]信号与系统课程遵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一个中心),以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改革核心,以教学成果支撑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进行课程教学评价。该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两条主线),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个维度)。通过重构“信号表示+系统描述”的课程教学体系,深入阐述了信号与LTI系统在时域、频
[摘 要]面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形态多元融通的转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重构教育实践和育人模式的一大尝试。文章从专业课程培养和工程素质教育目标入手,对机械类本科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及实施过程进行研究,探索“双目标”背景下协同育人的创新机制和可行性方案;同时,基于实证数据分析,对教学实施成效进行评价,明确“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成效的综合影响机制,以期优化专业课教学模式
[摘 要]MTI实践课程应体现职业化与项目化,且与职业发展相契合。文章以笔译工作坊教学为例,通过讲授翻译项目管理知识、引入现代语言服务行业工作平台、开展跨学科协作等方式,设计出一种更适合MTI学生的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学生的项目化意识、平台化运作能力及垂直领域翻译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培养目标。 [关键词]TMS;笔译工作坊;职业化;项目化;跨学科;教学模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摘 要]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传统的教学策略和模式已经不利于高校理工科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搭建物理概念脚手架是一种潜在的替代方法,为了探究其在培养学生解决综合实践问题能力中的作用,文章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即以电动力学课程为依托,尝试在教学中运用物理概念脚手架解决一些典型的综合实践问题,将单一传统教学模式发展为集教学、实践、研究于一体的创新教学模式,进而培养和提升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摘 要]当前海洋环境问题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日益密切,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文章针对大气化学课程,提出了融入海洋特色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模式。通过系统梳理教学目标与现存问题,文章提出了将海洋科学知识有机融入课程的知识点设计,并结合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手段,如基于问题的教学、案例分析等,进一步提升了课程的创新性和实用性。通过教学实践检验发现,融入海洋特色的教学方法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
[摘 要]文章主要根据军队人才培养需求,针对军校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涉毒涉爆特性,分析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采用战例库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战例库教学的想定作业式、模拟推演式、分组辩论式三种教学模式,并解析三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各环节对教员和学员的要求。文章旨在通过战例库教学模式的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规律,提升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新性,锻造学员
[摘 要]在当前军队院校全面推进体能实战化训练的背景下,文章对体能实战化训练的本质内涵和现实问题进行了解读剖析,提出了推进体能实战化训练的策略创新,旨在为军队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不断提升部队战斗力。 [关键词]军队院校;体能实战化;策略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5)01-0098-05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
[摘 要]文章以理工科非物理专业的大学物理混合式教学为例,收集在完整的一个学期内,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学生的自发学习过程性数据,分析过程性学习对课程总成绩高低的相关影响因素,探索通过混合式教学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大学物理;混合式教学;过程性学习;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5)01
[摘 要]近年来,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使高校传统的班级建制管理方式受到一定挑战,学生社区日渐成为学生交流互动最频繁和稳定的场所,成为课堂之外的重要思政教育阵地。文章结合山西中医药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现状,紧紧围绕学生深度参与社区自治问题的主线,分析研究相关问题和实施路径,以解决社区内学生实际问题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工作机制,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
[摘 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教育作用,红医文化资源可以为医学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撑。文章提出医学院校图书馆要重视红医文化资源开发规划体系、创新红医文化资源开发方法、探索红医文化资源联盟建设、制定科学的保障协调机制等。这些举措有助于发挥红医文化在凝聚人心、培养人才、推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医学院校构建属于师生的独特红医集体记忆。 [关键词]医学院校;图书馆;红医文
[摘 要]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虽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劳动教育,但部分大学生仍存在错误劳动思想,缺乏基本劳动习惯与技能。文章通过梳理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安徽大学经济学专业“八位一体”劳动教育模式进行创新与实践探索,提出了优化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问题;“八位一体”;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摘 要]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紧紧围绕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思政教育贯穿、本研统筹衔接、多元资源驱动、科教产教协同的“三段式人才靶场”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成效,以期为其他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思政教育;航天科技;领军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5)01-0119-
[摘 要]针对现阶段产教融合培养研究生存在的问题,课题组以“全链式”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产教融合的知识教育模块,同时注重将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促进教育与产业之间供需一体化,形成人才培养联合体,构建涵盖知识教学、工程实践、科研探索三重架构的“全链式”人才培养新模式,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工程思维、专业技能、大国工匠精神和创新能
[摘 要]文章利用文本分析和图表分析方法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体系进行分析,并以数据为依据,对我国不同等级院校生源来源进行普遍性分析。通过数据和过往文献分析可知,我国高校生源以及招生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通过某高校研究生推免成绩数据、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生论文成绩和某高校硕士毕业生论文成绩,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与生源的关系,得出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与生源关系的结论,并针对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给出相应的建
[摘 要]现代产业学院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机构,紧密对接产业发展趋势,坚持多方协同建设和治理的理念,集合人才培养和课程开发在内的多项功能,目的在于深化教育与产业的有效融合。文章围绕沈阳理工大学数字智造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构建出产业学院视角下的产教融合创新教育模式。阐述与企业在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人才共育六个方面的实践过程;建立和完善管理框
[摘 要]为提高新时代林科人才培养质量,以信息化技术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江西农业大学为适应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成长,肩负学校强林兴林的使命要求,积极探索和践行信息化背景下新林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文章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思路:明确培养目标和使命,强化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信息化技术有效融入,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笃行不怠,构筑新林科“一二三五”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多年的改革和实践,江西农业大学
[摘 要]为了探讨粤东西北地区公费师范生培养的改进路径,文章对H高校54名小学教育专业的公费师范毕业生进行了追踪访谈。经过分析研究发现,当前该培养体系面临三大问题——招生阶段存在政策信息传递不畅的问题;培养过程中存在课程设置与师资配置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的问题;毕业生在职业发展方面面临挑战,工作满意度有待提升。基于此,文章提出小学教育公费师范生培养的改进路径:首先,在招生阶段建立高效的政策传递与协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