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命科学集群创新发展报告2024》发布 近日,《施普林格·自然》发布中文版《全球生命科学集群创新发展报告2024》。报告根据科技出版物中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数据,并结合全球案例分析,评估了包括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上海张江科学城、苏州工业园在内的全球22个具有代表性的生命科学集群,分析了它们的创新发展态势,为理解生命科学集群创新发展演化提供了全景式概览和战略性思考。 分析显示,北美和欧洲国
孙其信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智能育种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深度结合,以应对复杂的农业问题,它从多方面对学科交叉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是生物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结合。智能育种的核心在于处理大量基因组数据和作物表型数据,而这需要生物学与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传统育种主要依赖于基因组学、遗传学和植物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智能育种则需要将这些生物学知识与大
《自然》封面:现实世界具有多变动态且难以预测的特性,这对图像传感器提出挑战。《自然》杂志第8014期封面文章报道了一个以人类视觉系统为灵感的视觉芯片。这个名为“天眸”的芯片能将视觉信息解析成原语表示,再用两个互补视觉通路解析这些“表示”来理解具体情景。这两个互补视觉通路,一个进行认知相关处理,一个进行行动相关处理。认知处理能以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精度处理颜色和强度,而行动处理能高速处理时空差异。研究团
《自然》封面:探查网络错误信息带来的威胁。《自然》杂志第8015期封面文章报道了虚假信息的危害,并尝试评估真实风险。第一篇论文分析了2021年1月美国国会大厦冲击事件后,推特禁言7万个虚假信息账号的影响;第二篇论文探究了广告收益与虚假消息的关系。第一篇“评论”文章探讨了虚假信息对民主和选举构成的风险;第二篇“评论”文章分析了人工智能生成的虚假信息在印度的传播。最后,戴维等人全面评估了虚假信息的危害
《自然》封面:预测和模拟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自然》杂志第8016期封面文章报道了谷歌团队开发的一款人工智能工具命名为“AlphaFold 3”(可翻译为“阿尔法折叠3”),用于预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准确结构。这款工具目前升级出最新迭代版,它的深度学习架构得到了显著提升,可以生成蛋白质与其他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精确模型,包括离子、水分子和核酸。研发团队指出,新模型能预测包含蛋白质数据库内几乎所有分子类
《自然》封面:红尾..。《自然》杂志第8017期封面文章报道了鸟类呼吸系统影响飞翔的飞行力学。红尾..是猛禽的一种,它大量时间都在空中翱翔。艾玛和同事研究发现,翅膀与呼吸系统之间的一种关联能帮助这些鸟维持这一飞行模式。科学家们聚焦于胸下支囊开展研究,这是呼吸系统延伸到拍翅主要肌肉的部分。研究发现这个特殊部位能在翅下的胸部形成气囊。研究团队还发现,大多数翱翔鸟类都有胸下支囊,而其他物种没有。翱翔鸟类
《科学》封面:微型猎手“天鹅长吻虫”。《科学》杂志第6700期封面文章报道了天鹅长吻虫能通过将其颈项拉伸至身体长度的30倍来发动致命攻击,其关键是它有着一种类似折纸的错综复杂的细胞几何构造。这种40微米大小的单细胞细小生物可以在不到30秒的时间内反复将这个颈状突起拉伸至1200微米,然后又能以同样快的速度缩回。天鹅长吻虫的细胞膜被折叠成15个具接触传染性的褶皱,这些褶皱又共同形成一种弯曲折纸,它可
《科学》封面:表面层确保光活性钙钛矿生长。《科学》杂志第6701期封面文章报道了一种二维钙钛矿晶格模板设计策略,利用特定的二维钙钛矿作为笼状阳离子,通过晶格模板制备了超稳相纯的碘化甲脒铅薄膜。研究表明,在100摄氏度时,前体溶液转化为黑相碘化甲脒铅。在这一温度时,无活性的黄相通常更稳定。模板将压缩应变赋予黑相。对于0.5平方厘米的有效面积,太阳能电池具有24.1%功率转换效率,并且在最大功率点跟踪
《科学》封面:飓风玛丽亚摧毁了波多黎各海岸附近的一个小岛,使得那里的恒河猴暴露在酷热中。《科学》杂志第6702期封面文章报道了环境变化增加了社会宽容的价值。在这种改变了的环境中,对同类更加宽容的猕猴能够更好地生存。灾难发生前情况并非如此,这表明在生态扰动之后,社会关系的适应性效益发生了变化。研究发现,飓风过后,树木覆盖的减少导致树荫的减少,这对猴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回应,猕猴表现出持续增强的耐
《科学》封面:由于被迅速埋入火山灰中(如同“庞贝古城”的遭遇),寒武纪三叶虫的解剖结构因为其精致保存的化石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得到辨认。《科学》杂志第6703期封面文章报道了在摩洛哥发现的化石,揭示包括三叶虫附器和其消化系统在内的微观细节。三叶虫也许是寒武纪时期最著名的生物之一,但人们对它的解剖构造,特别是它很少得到保存的软组织附器和内脏器官的了解非常有限。科学家们描述了先前未知的三叶虫解剖特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邵宇川研究员团队,基于脉冲电压法提出了对钙钛矿器件偏压下电流漂移现象的理解,并实现X射线探测器件在高偏压下的稳定探测性能。相关成果发表于《ACS光子学》(ACS Photonics)。金属卤化物钙钛矿作为最具潜力的X射线探测材料之一,其光电性能已大幅超越传统半导体材料,但是电场下的稳定性严重限制了其在商业上的应用。新研究通过脉冲电压法研究器件在电场作用下的电流漂移现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李炜研究员团队及其合作者利用热光子学手段,实现热辐射角度和光谱的跨波段协同调控,并设计出具有跨尺度对称破缺性、角度非对称光谱选择性的定向发射器件。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Science)。研究团队以热力学、互易性、波导及声子激化共振等理论为基础,利用跨尺度对称破缺结构,实现了热辐射在空间角度上的非对称分布及在光谱上的选择性调控,突破了传统辐射制冷器件仅能在水平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鹏教授团队在光交联化学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生物大分子的液-液相分离现象及其所形成的无膜亚细胞结构“生物分子凝集体”,由于生物分子凝集体的动态形成过程及缺乏清晰膜结构边界的特性,传统物理分离、免疫共沉淀等方法难以有效保留其互作信息。为应对其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和拥挤性,研究团队开发了δ位带有光交联基团双吖丙啶的新型光
深圳大学刘宏涛教授团队在植物光信号转导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细胞》(Cell)。光不仅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也是调控植物发育的重要环境信号。生长在黑暗中的植物幼苗下胚轴长但根较短,而光下的幼苗则下胚轴短但根较长。植物在光下和暗中发育完全不同,是因为光受体蛋白作为植物的“眼睛”,能感知光信号从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研究发现拟南芥蓝光受体(命名为“CRY2”)在黑暗中可以调控细胞分裂、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叶沿林教授和杨晓菲教授联合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同行,开展了奇特原子核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综述·物理》(Nature Reviews Physics)。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组成的量子多体复杂系统,实验室目前能够产生的短寿命不稳定原子核(奇特原子核)已达3300个以上,大量科技强国研发的放射性核束装置产生。由于自然界和人工的核能与核物质循环大多经过不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邱祥冈研究员与韩秀峰研究员、于国强研究员合作,利用磁力显微成像成功地观察到了斯格明子与超导磁通形成的束缚对。相关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文章用直观成像的方法验证了长期以来理论预言的斯格明子-超导磁通束缚对的存在,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当斯格明子满足一定条件时,其杂散场足以在超导薄膜层中产生超导磁通,从
复旦大学物理系安正华研究团队在非平衡物理体系的谱拓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等效哈密顿量,即散射哈密顿量,区别于散射极点的共振哈密顿量,散射哈密顿量的本征值对应于其他散射奇异点,如零反射、零透射等。将散射哈密顿量应用于具有代表性的单端口微波散射系统,其本征值描述的是系统的无反射态。通过调谐从源处注入系统的“辐射增益”与损耗
上海交通大学刘江来、周宁教授牵头的合作组在暗物质探测领域取得进展,首次观测到太阳中微子和原子核相干弹性散射的迹象。相关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中微子与原子核中所有核子发生相干的中性流弱相互作用在1974年被提出来,其反应截面呈中子数平方倍增强,此种反应被称为中微子-原子核相干弹性散射。合作组利用位于锦屏地下实验室的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四吨级液氙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黄文博、曾现来、李金惠等人提出环境-资源交互属性框架,面向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及资源化形成了定量化的工具,为固体废物管理提供了全新视角,形成了优化固体废物处理路径的新方法。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固体废物管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在资源回收和污染控制方面依然面临诸多挑战。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固体废物分类方法与管理优化策略,结合极坐标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亚军教授团队融合城市规划等多学科,利用纵向区域健康大数据,深入探索了建成环境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相关成果发表于《建筑与环境》(Building and Environment)。伴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研究强调了社区层面干预的重要性,这个类型的干预措施在提高人群干预效果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此外,研究还建议城市规划者应考虑设计紧凑、多功能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朱永官院士团队崔丽研究组,发展了生物正交非典型氨基酸标记技术,成功实现6种不同耐药菌与对应敏感菌的显著区分。相关成果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微生物耐药性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发展新的技术挖掘环境中具有表型代谢活性的抗生素耐药菌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团队结合流式荧光细胞分选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解析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东锋课题组构建了一整套系统和全面的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区河流泥沙通量及环境因子数据库,涵盖151条河流。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研究发现,冰川在控制山区河流产沙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揭示了降水对冰川侵蚀的非线性增强效应,以及植被对河流泥沙的“双向”影响机理。例如在相对湿润且植被覆盖较好的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河流产沙模数与植被覆盖呈正相关关系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周研来教授课题组在水风光储多能互补研究方向取得新成果。相关成果发表于《可再生与可持续能源评论》(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作者提出了一种抽蓄电站与水电站集群协同互补多目标实时调度方法,考虑风-光-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优先消纳,提取了3种典型等效负荷场景;以电站集群发电效益最大和等效负荷波动最小为调度目标,构建了抽蓄电站与水
北京理工大学张加涛教授团队在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领域取得进展,为利用太阳能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转化为碳基能源燃料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以洁净、丰富、可再生的太阳光作为能量来源,利用半导体光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醇等高附加值能源燃料,为建立“人工碳循环”、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一种理想的解决途径。此项研究成果展示了仿酶催化中心结构与功能设计在开
清华大学电机系尹丽娟、党智敏等人开发了一种在低电场条件下具有超高功率密度的高响应频率双峰网络聚丙烯酸酯弹性体。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介电弹性体是一种电活性聚合物,具有形变量大、能量密度高、控制简单等优势。目前常用的介电弹性体主要分为两大类:丙烯酸酯和硅橡胶。丙烯酸酯弹性体具有高能量密度,但响应频率低;硅橡胶弹性体则与之相反。作者利用分子量差异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育德研究员课题组与俞书宏院士团队合作,构建了3种不同维度储能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渗流模型,系统探究了活性纳米材料的维度和密度对于电极储能性能和力学性质的影响。相关成果发表于《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储能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电化学储能领域被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当体系中活性纳米材料质量百分数处于某一临界值(定义这个临界值为电化学渗流阈值)时,比
2024年11月24日,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202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在京召开。本次活动聚焦“以新质传播助力科技强国建设”主题,汇集来自全国科技新闻传播领域相关“政产学研媒”各界嘉宾,优秀学术论文作者代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理事、会员及学会分支机构、主办期刊社同仁共300余人参会。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学会理事
2024年12月5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的2024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以“提升科学素质,赋能共同发展”为主题,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鲜明旗帜,结合联合国《2024—2033年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决议等国际关注的热点话题设置大会研讨议题,汇聚全球智慧为世界公众科学素质提升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赋能,推动扩大国际科技人文交流。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出席会议,来自23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的
作为人工智能革命和新能源革命的集大成者,自动驾驶这项颠覆性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和新能源战略快速落地的超级应用,也是新质生产力代表的方向之一。它的崛起,预示着一场新的交通革命的到来。 人工智能革命浪潮、新能源革命浪潮、交通革命浪潮,当3股革命浪潮相汇交融,凝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时代力量开启人类生活新纪元,有一个人和他所带领的团队,从容自信地立于这股时代浪潮前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赵祥模及其带领的长安
我国新疆南部,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从三面合围出塔里木盆地。作为我国最大的内陆沉积盆地,这里有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狂风呼啸,沙丘连绵,仿佛大自然用雄浑的笔触勾勒出的壮丽画卷;这里也有古老的河流与绿洲,以及深埋地底的能源宝藏,生命在这片看似荒芜的土地上顽强绽放,演绎着坚韧与生生不息。在这片土地上,石油人前赴后继,树起出征的旗帜,深研地层,剖析沉积序列,铸就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铮铮誓言。30多年前
一百年前,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写下“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鼓励国人勇敢面对时艰,为国家、为民族寻找光明与出路;一百年后,山河依旧,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这个国家和民族,正如先生文中所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土生土长的贵州人周琦,为了摘掉祖国“贫锰”的帽子,奋战在贵州武陵山区43载,坚守“为祖国多
王怀民 分布计算领域专家,国防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兼教育长、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面向网络的分布计算研究,在分布计算模型、技术与平台方面取得系统性和创造性成果。主持研制的分布计算软件平台,是首批完成军品设计定型的国产软件,在重要指挥信息系统实现长时间可靠服务;主持研制面向互联网的虚拟计算环境,在云间资源按需聚合的虚拟计算模型和技术上取得突破,为构建高效可信
观当今中国经济,既要看短期波动之“形”,也须察长期发展之“势”;既要看经济增长之“量”,也要看转型之“效”,以及发展之“质”。大处着眼、微处落笔,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市场学系副教授柯特从事中国市场经济研究十数年,最终将目光停留在数字经济及其带来的影响这一时代课题之上。 在柯特眼中,数字海洋中的每一滴水都承载着时代的脉动,它们汇聚成流,正激荡出前所未有的浪潮。因其不仅是一种经济形态的革新,更是一场深
为梦想归来 ——“在国外深造这么多年,回头发现,中国才是成就大事业的地方。” 2024年4月,正是北京乍暖还寒的时节,此时传来美国深造工作了12年之久的陶鼎文正式全职回国的消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原本就不大的高性能计算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很多人,即便是熟识陶鼎文的人,都没有想到他会真的全职回国。在大家眼中,这位自从12年前踏上美国土地,在异国他乡的学术领域里打拼的天才少年,早已成
数字化时代,通过图形渲染技术,虚拟场景呈现会更加逼真动人,仿佛将世界重新绘制出来,这种神奇的力量已经深深影响了各个领域。 图形渲染向来被认为是一个具有较高技术门槛和研究难度的研究方向,但南京大学(以下简称“南大”)计算机学院、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长聘副教授过洁却用十余年深耕,直面高难度的图形渲染科学问题,收获了多项原创性成果。他开发的多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在华为、中兴通讯、腾讯、O
一名科研学者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在周围人看来,李辉是一名“工作狂”。大多时候,她都待在实验室里,与那些精密的仪器相处,或沉浸在高深的理论及复杂的公式计算中,夜以继日。对李辉而言,这是她最享受的状态,即完全投入科研工作中。 多年来,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辉,在这种极致专注的状态下,开展着分子和微纳体系中超快动力学的研究。她说,在科研领域,她更像一名攀登者,完全投入,不
“叠加”“纠缠”——这是微观量子世界里最有代表性的奇妙物理规则,使得某一物体在某一时刻“既生又死”,也能够实现两个不同个体之间无视空间距离阻隔的“无障碍实时交流”。其颠覆宏观世界常识的特性与难以琢磨的脾性,一百多年来困扰和吸引着无数学者,使他们着魔似地在一次次日常的失败和偶尔出现的成功中探寻无限可能,香港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赵琦亦是其中之一。 以兴趣为帆, 在量子的世界航行 敢于挑战,热衷“
人体免疫系统有它独到的运转法则。如果说人体的八大系统织起了生命的蓝图,那么免疫系统就是根据这份蓝图精心打造的生命武装部队。它们通过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到达影响生物体活动的每一个关键点位,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疾病却始终是笼罩在这个精密运转系统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云。从古代医者用草药对抗瘟疫,到现代实验室里经过精密仪器筛选、实验而诞生的新药,期间的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人类对健康的渴望,
2024年9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甘政发〔2024〕50号)发布,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储岳峰主持的“副猪嗜血杆菌病防控关键产品的创制及应用”项目,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近些年来储岳峰在动物细菌传染病防控科研攻关中取得的又一个新成果。2020年至今,在前期多年工作积累的基础上,储岳峰在动物细菌病防控工作中取得系列科研成果,先后获得了甘
油气资源劣质化程度加剧,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压裂工程成为国内非常规油气不可或缺的开发利器之一。工业软件是解决压裂工程问题核心技术的有形化载体,是实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高质量压裂的必备工具。长期以来,我国压裂软件全部依靠国外进口,购置成本高,同时面临国外技术封锁及数据安全等多重风险。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通过“揭榜挂帅”的选才方式,筛选出一支敢想敢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双碳”目标,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成为国家战略。上海理工大学能源材料科学研究院特聘教授苑丁认为,当世界开始走向碳中和,意味着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的消费重心,而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新能源转化和能源革命技术,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碳排放。 近年来,苑丁主要采用液相剥离法和自组装法等合成超薄原子级二维材料,并将其
《细胞》出版社2023年度论文及网络票选最受欢迎的中国论文于日前揭晓。统计显示,中国学者研究产出数量持续提升,以中国机构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在《细胞》旗下研究型期刊上的研究性论文数量继续快速增长,总发文量突破2000篇,较2022年增加了52.8%,是2018年发表量的近5倍。 从学科分布看,统计显示2023年中国学者在交叉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表现最为突出。交叉科学发文量突破900篇,生命科学发
2024年11月,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探测器建设进入收官阶段。这个位于广东江门的大科学装置深藏在地下700米,建成后将主要用于研究宇宙中的中微子。 中微子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粒子,也是宇宙中最古老、数量最多的物质粒子之一。从中微子发现至今,已经有8位科学家因为中微子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微子为什么这么重要?中微子是如何被发现的?关于中微子的研究又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进步与
近期,国际通信卫星公司的卫星Intelsat 33e在太空中解体,产生大量碎片,再次引发世界对太空交通安全的关注。当前,太空已成为各国战略博弈的新前沿。以中国空间站为核心的空间基础设施作为国家核心战略资产,其安全高效运行备受瞩目。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太空资产是国家战略资产,要管好用好,更要保护好”“要加强太空交通管理”。太空交通涵盖了在地球轨道乃至更遥远太空中的航天器、空间站和其他人造物体的运行
作为当年献礼香港回归的世纪工程,通车于1997年6月的虎门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现代化悬索桥。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均为国内首次尝试,所以在我国桥梁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作为首座跨越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大型桥梁,虎门大桥不仅改写了粤港澳三地“一水隔天涯”的格局,支撑起珠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引领了中国桥梁建造史上的技术创新。 一“舞”成名 尽管虎门大桥曾获得过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以及广
全速过厚绷缝机K7 这款设备专为破解行业多年的三大痛点而生:厚料不畅、过梗跳针、换料不平整。它搭载的灵犀送布技术,将精准与力量完美结合。通过对压布力和送布力的精确控制,达到0.01牛米的高精度。经上千次极限测试,无论是厚料、弹料还是复杂工况,K7都能稳定运行,显著减少跳针和断线问题,让每一针的线迹都流畅自然。 泊车机器人 创新的自动驾驶机器人代客泊车解决方案,正在改写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发展的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1990年经原国家计划委员会拨款开始建设,1992年通过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它是科技部资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旨在成为全球介观物理学和微观物理学领域的领先实验室。 成立30余年来,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各方的关心和支持。在甘子钊院士作为实验室首任主任的建设初期,实验室得到了杨振宁、钱学森、黄昆和谢希德等前辈的帮助。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当前,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肇庆高新区”)向绿而生,逐绿而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两新”产业加快集聚成势,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加速推进,一幅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2024年以来,小鹏汽车新车型MONAM03已实现量产,小鹏智能汽车配套零部件产业园西园全部项目动工
为深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提升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科学、规范管理北京高等学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卓青项目”),依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关于统筹推进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北京高等学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卓青项目”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导向,强化
以什么样的尺度来观察,决定了我们看待大自然运作的方式。微观或宏观尺度下,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物理现象截然不同。即使我们的研究已经下至微观、上达天体,但对于我们生活其中的自然界的复杂性却知之甚少。 当我们抬头仰望星空,俯瞰山川大地,是否曾思考过这浩渺宇宙与微观世界之间的奇妙关联?科学的真谛在于创建可以预测未来的理论,然而,《大自然如何运作:关于自组织临界性的科学》(以下简称《大自然如何运作》)却向我们
“搞笑野生动物摄影奖”(Comedy Wildlife Photography Awards)是一项全球性的摄影比赛。这一奖项由坦桑尼亚摄影师保罗·乔伊森·希克斯(Paul Joynson-Hicks)和汤姆·苏拉姆(Tom Sullam)于2015年创办。比赛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展示幽默、有趣的野生动物照片,以轻松的方式增强公众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让人们在欢笑中关注和热爱野生动物。 每年,都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