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瓦勒·萨达维(1931—2021年):埃及作家、医生、女权运动领袖。 萨达维1931年出生于埃及塔赫拉村的穆斯林家庭。10岁时,家里安排她相亲,她用生茄子涂黑牙齿将对方吓跑。幸运的是,萨达维的父母允许孩子们接受教育,这让她拥有了知识和思想,懂得同情“被婚姻埋没了志向”的母亲。 从开罗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后,萨达维又取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管理学硕士学位。而后她回国就职于公共卫生部,同时担任
从六朝金粉到十朝都会,再到2019年10月3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学之都”,南京自古以来就人文荟萃,诞生了中国文学长河中诸多名篇佳作及文学家。 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在鸡笼山开四馆教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学院“文学馆”、第一篇文学理论文章《文赋》、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以及第一部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等在南京应运而生。此外,中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批评专著《诗品》、第一部文学理论和
2019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宣”:南京成功入选“世界文学之都”。迄今为止,南京是全国唯一获此荣誉的城市。 在这里,文学绝不只是抽象的文字符号,它是朱自清、俞平伯笔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曹雪芹追忆逝水年华、念念不忘的“江宁织造府”,是吴敬梓冷眼旁观世态炎凉时仍然饱蘸深情书写的玄武湖、莫愁湖、清凉山……这是六朝烟水气,是唐诗宋词里的唯美意象,是众多文学名著和名画中的“精神原乡”
在南京鼓楼区二条巷的二号新村小区里,一丛阔大的芭蕉叶下,掩映着一座灰墙花砖的小院。院子里的小屋静谧伫立,散发着幽幽书香,它是文学家、翻译家杨苡的旧居。2023年,杨苡在南京逝世。如今,小院里依旧绿植葱茏,迎来送往着如杨苡一般热爱文学的人们。 追忆那份炽热的胸怀 从20世纪50年代起,杨苡定居南京,她担任过南京市文联委员和南京文学工作者协会(南京市作家协会的前身)副主席,是翻译组和诗歌组的积极分
只有阅读,才能够延展未来世界的无限可能。而读书会就像海上的灯塔,引领人们向自我实现的彼岸航行。“你一旦开始阅读,就获得了自由。”书籍是女性求索者前行的道路,更是校园里的女学生张望世界的窗户。参加南京晓庄学院“栀子花开”女性读书会活动,女性可以通过阅读汲取文学养分,通过分享滋养彼此的心灵,传递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在世界文学之都的桨声灯影里,“栀子花开”恰似新添的一盏河灯,照亮着文学力量的粼粼波光。
2011年,庞羽进入南京大学读书,大二时便开始创作小说。毕业后,她先是回老家靖江工作了三年,接着又考上南京大学创意写作专业的研究生,并入职江苏省作家协会《雨花》编辑部工作。“我的老师是毕飞宇,他的作品对我的影响特别大。9岁时,我读了他的《玉米》,从此立志当作家。长大后,在他的《小说课》里学到了很多小说家的写作秘诀。” 上大学时,庞羽每年都会去栖霞山看枫叶,南京的新街口、夫子庙、秦淮河……很多标志
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成为全球性别平等事业的重要里程碑。三十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事业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国家以十年为一个周期,先后制定实施了四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逐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促进妇女发展的完整规划体系,推动中国妇女事业稳步发展迈入快车道。作为全国经济强省,江苏妇
收到新一期《莫愁》杂志的那一刻,我习惯性翻开目录,飞速找到印有自己名字的那一行,笑意丝丝蔓蔓爬上嘴角。蓦然惊觉,七年已过,每一次上刊我却仍如初次般欢喜与自豪,那些沉淀在铅字里的晨昏,亦如昨日再现,迎面走来。 心心念念 七年前,我辞去工作,决定专职写作。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人到中年深思熟虑后,对自我深刻觉察和认知后的一次大胆尝试。因缘际会,《莫愁》杂志走进我的视野。“莫愁”,多好听的名字啊,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