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是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必然要求,也对新形势下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设定了新的目标。要增强战略自觉,把握机遇挑战赢得历史主动;增强理论自觉,深化国际传播建设理性认识;增强实践自觉,以更高水平传播中国、影响世界,大力构建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相适应的国际
【内容提要】中国在面对世界发声、传播有关国家利益的重要议题时面临挑战,其中国际传播体系相对薄弱成为制约因素。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传播学界需要厘清国际传播体系内涵,探索传播规律;从全域视角出发,关注国际关系互动、国际舆论导向与舆论较量、受众选择性接触与认知定向;整合国际关系学、传播学、社会心理学理论,形成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理论导引。 【关键词】国际传播体系 国际关系 舆论导向 认
【内容提要】落实“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新部署,需要直面数智时代的新契机与新挑战,加快构建新环境下国际传播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和表述体系。本文从“三大体系”的维度出发,提出构建与实践进路,包括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体系重构国际传播格局、以国际传播自主知识体系应对话语霸权挑战、以善用文化文明的力量增强表述体系构建。 【关键词】国际传播 数智时代 体系构建 实践进路 当前,人类发展正处
【内容提要】围绕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中国特色国际传播理论创新将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重要议题将集中在知识生产的四个环节,即提炼概念、归纳范畴、建立框架和形成体系。具体研究趋势包括中国核心术语的再阐释,中国传播实践的再提炼,数智技术“双刃剑”下的国际传播范式转型,受众代际更迭下的国际传播路径创新,国际传播学的主体性探寻与学科逻辑优化,以及推动中国理论走向世界,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等。 【
【内容提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并在党的二十大基础上,重申了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理论、实践与价值三个维度探讨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构建的路径:在理论层面,强调重返基源,以历史与文化共铸在地知识生产,提升话语文本的本土表达力,从而破除西方话语霸权;在实践层面,注重提升话语体系的国际适应性,重塑国际共识,改变国际舆论格局;在价值层面,
【内容提要】近年来,微视听与微叙事成为中国国际传播的一个创新突破点。微视听结合最新媒介技术优势,融合时长短、多模态、多维交互等特性,伴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唤起海外受众的心灵愉悦;微叙事结合前沿的媒介理念,在海外受众接受偏好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叙事调整,让海外受众能够快速感知到作品故事的内核和“爽点”所在,吸引了海外受众的注意力。微视听与微叙事的结合,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信息的传播和情感的联结,这为探索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跨境电商平台技术升级与模式创新,其在用户触达、内容呈现、平台功能等方面呈现多方位“出圈”,并以多元对话、精准触达、虚实互动与叙事升维等机制成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重要力量。以跨境电商平台助力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需要在产品维度提升“中国制造”含金量,在平台维度提升“数智华流”体验感,在文化维度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且在商业逻辑和社会责任、在地融入与身份感知等方面作好平
【内容提要】本报告重点关注2024年中华文化符号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通过指数模型构建了年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符号矩阵,评估得出年度数字文化十大IP,分别为《黑神话:悟空》《卡游三国》《新生》《落凡尘》《少年歌行》《第二十条》《全职高手》《繁花》《庆余年》《咏春》,分析提炼了七大地方文化国际传播热点,包括上海、哈尔滨、天水、泉州、阿勒泰、北京、大同等城市。报告发现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呈现出海内容“国潮化”
【内容提要】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世界文化遗产之都。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整体价值,也是当代中国价值的典型体现。本文聚焦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探讨世界文化遗产之都活化传播塑造北京城市形象,提出关键在于抓住核心要素,同时需要着力做好“八个传播”。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之都 北京城市形象 中华文明 国际传播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对人类具有突出意义和普
【内容提要】在当代城市中,物理城市场所和虚拟空间在媒体技术的中介下彼此纠缠,城市空间成为被媒介中介化的复合空间景观(spatial hybrid)。基于此,本文梳理分析城市国际传播效果突出的典型案例,探讨在中国数字城市空间中,民众、企业和政府等不同主体作为城市策展人如何构建城市跨文化传播新机制及其传播效果。通过数字技术将现实城市空间延伸至虚拟城市时空,多重主体的中介化实践共同书写“物质—虚拟”复合
【内容提要】随着媒介技术变革和传播业态改变,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势在必行。主流媒体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主要渠道,承担着构建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重要职责使命。在国际传播视角下,主流媒体同样亟需进行系统性变革,提升传播效力、优化传播效能、强化传播效果。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要立足时代发展的坐标之中,主动定位在全球竞争的方位之内,充分遵循传媒行业的科学规律;在变革维度方面,主流媒体要从战略布
【内容提要】民族题材短剧《我的阿勒泰》将精准传播理念与策略贯穿于作品创作实践全流程,形成了基于理念创新、符号选择、价值共振的民族题材剧作国际传播的精准路径。在理念创新上,追求边疆地域特性与共享诗意追求的精准融合,实现全球性、本土化的有机融合;在符号选择上,从直观可见的自然风景视觉符号、民族音乐听觉符号等民族特色强符号入手,向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认同、人类生命价值的终极追寻升华;在价值共振上,借由海外
【内容提要】全球化影响着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国际社会各个方面,也推动国际传播的动态变化。本文通过文献计量法,以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和美国核心期刊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为依托,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在国际传播议题的研究进展,对比其研究特点和差异,为未来我国国际传播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际传播 知识图谱 传播格局 全球化影响着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国际社会各
【内容提要】互联网创造了新的赛博空间,这既是传统民族国家疆界和地缘政治的延伸,也产生了新的阻隔与断裂,它不仅是国际传播的主要场域,也挑战了传统区域国别研究的理论框架。如何以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为切入点,将区域国别研究与国际传播研究进行对话、接轨与融合?本文借用保罗·亚当斯的媒介与传播地理学框架,融入地缘政治和互联网两个因素,指出互联网对区域国别的传统边界有破坏、重塑、生成三种作用,因此也形成了两种新的
【内容提要】黄河文化因其重要意义、悠久历史、丰富内涵,成为吸引海外人士了解和感知中国、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黄河沿线九省区采用“走出去”“请进来”、贴合海外关注设定议题、加强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建设等方式在推动黄河文化国际传播中提升了国际传播能力。未来,各地可在与国家站位不断对齐的过程中,围绕黄河文化国际传播体系构建,提高一体化推进水平,不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关键词】黄河文化
【内容提要】城市国际传播是国家整体国际传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形象不仅参与了国家形象的建构,还在展示中国文化、进行国际交流、推动文明互鉴中发挥重要作用。智能传播时代,中国城市如何利用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在国际舆论场中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品牌,成为业界、学界共同关注的议题。目前,学界对城市国际传播的现实观察和理论建构日益深入,与此同时,已经有不少城市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国际传播经验。城市国际传播
【内容提要】近年来,韩剧搭乘以奈飞为代表的国际流媒体平台,大幅提升了其在全球视听版图中的可见度。借助转文化传播策略,韩剧于叙事层面,以全球在地化的电视剧集类型嫁接、基于民族“恨文化”心理的复仇故事,和善恶交织的圆形人物塑造,引发全球受众的广泛共鸣;于价值层面,通过对贫富两极化问题的批判性揭示、对底层人物的境遇书写和对独立女性角色的当代呈现,传递公平、正义、发展、自由等价值。探索国际传播实践中韩剧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