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然而西方学术界和舆论界仍存在四大错误二战史观,严重影响了当今国际政治和大国关系。文章通过梳理大量历史资料与学术著作,分析这四大错误史观的形成根源、表现形式、危害及背后的政治动机,揭示错误二战史观本质,并为维护历史真实性、推动国际社会形成正确二战认知提供理论支撑。其中,其形成受冷战思维、国际政治格局、文化偏见等因素影响,导致中国、苏联等国
摘 要:健全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应有之义。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统领和根本、健全协商民主机制是重要内容和实践形式、基层民主制度是基础性工程和运行支撑、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是应有之义。新时代新征程上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以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为着眼点,以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发展基层民主制度
摘 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依托新的理论基础和时代背景提出,蕴含深厚的哲学基础与哲学方法论,展现出深邃的哲学智慧。从哲学的视角审视,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理论建立在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基石之上,揭示了变革是社会进步的引擎。同时,这张改革的蓝图深受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启发,强调社会
摘 要:安徽推进多重国家战略由叠加向融合升级,会形成资源利用集成、实施力度互补、战略效应递增的三大叠加新优势。培育和发挥这些优势,要紧扣衔接、融合两个关键词,多层面构建实施衔接机制,多方面拓展融合深度。在实施中,既要坚持因地制宜、系统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东中互济、内外联动的空间发展指向,又要围绕产业、城市及支撑体系三条融合主线展开,推进全省经济由“大”向“强”再跃升,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新篇章
摘 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和国家将人民精神生活富有与精神世界丰富纳入到国家发展的战略格局之中,充分展现了党对于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特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规定,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论断的生成具有深刻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从理论意涵上看,精神世界的丰富是物质领域相对发达的体现,是人的属人性特质的彰显,也是人对自身精神生
摘 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至自我革命的新高度,要求全党集中统一、令行禁止。在这一背景下,学界加大了对中国共产党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研究力度。整体上看,关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研究覆盖范围广,涉及表现形式、重要意义、产生根源、治理经验、现实困境和未来路径等。梳理这一
摘 要:毛泽东1939年发表的《〈共产党人〉发刊词》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奠基之作,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思想。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整体性视角审视这一文本,其内含党的建设目标、党的建设布局、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党的建设方法等内容;具有党建视域的拓展性、党建话语的丰富性、党建标准的明确性、党建载体的实体性等鲜明特征。新时代新征程,深入学习《〈共产党人〉发刊词》所蕴含的
摘 要:Sora的诞生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断重塑与改造社会现实的又一标志性事件。在此基础上,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形成的技术神话相关话语开始充斥于话语空间当中,影响着社会对Sora的技术社会想象,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专业主义话语、宣传话语以及人文批判话语;而面对关于Sora错综复杂的技术社会想象以及技术神话所带来的“黑箱崇拜”情结时,社会公众需要对Sora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深度理解,包括了解Sora
摘 要:《共产党宣言》作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人类社会思想史上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而且是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革命性变革的集中展现和历史出场。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生产、意识形态教育、意识形态批判、意识形态动员和意识形态工作等有关论述,彰显了方法论的智慧。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借鉴和吸收《共产党宣言》所蕴含的相关方法论启示,充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之一。新时代以来,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高校思政课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性和协同性显著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内容体系日益完备,党的创新理论获得广泛传播;高校教师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信心、底气更足,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加深,高校思政课传播马克思主义取得巨大成就。然而,高校思政课传播马克思主义仍面临一定的话语权挑战、认同挑战和教学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