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纵观当代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哈佛商学院罗伯特·萨缪尔森·卡普兰(Robert S. Kaplan)教授无疑是一位领跑者。他与合作者在成本管理系统和业绩管理系统领域分别总结提出的作业成本法及平衡计分卡的管理思想,对企业的战略管理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高级管理会计》教材,在成本管理系统和业绩管理系统两个方面创新性地融合了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分权管理与预算控制、质量成本管理、
【摘 要】 基于2018—2023年间按板块分步实施注册制改革形成的准自然实验样本,采取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实施全面注册制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首先,相较于核准制,全面注册制实施后,上市公司直接融资比重增加,间接融资比重下降;其次,实施全面注册制能够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而增加直接融资比重,降低间接融资比重;最后,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
【摘 要】 立足新发展阶段,系统性审视中国特色REITs实践的道路、探索REITs如何助力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从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要议题。中国特色REITs发展的研究框架尚未搭建,尤需凝聚REITs市场体系构建、制度建设和配套机制方面的共识。文章使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有关国内REITs研究的核心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了国内REITs在
【摘 要】 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背景,以2014—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ESG表现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并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ESG表现能显著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从作用机制上看,ESG表现能够通过减轻融资约束和降低非效率投资两个途径抑制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调节效应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在ESG表现与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关系
【摘 要】 投资者情绪作为市场参与主体对市场预期的重要载体,可通过影响金融市场资产价格波动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通过构建35家金融机构投资者情绪指数,并将其嵌入CoVaR模型中得到各金融机构在投资者情绪影响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强度,借助TENET模型探究了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特征,主要得出如下结论:首先,投资者情绪对保险业及证券业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更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整体系统性风险受投资
【摘 要】 银行业对外开放能够引导商业银行与国际接轨,提升国际竞争力,但也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对金融稳定造成不利影响。文章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8—2022年的面板数据为支撑,利用混合回归、个体和时间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银行业对外开放对各省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就银行业对外开放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了异质性分析,检验金融监管在银行业对外开放影响我国系统性金融
【摘 要】 企业进行ESG实践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但ESG活动会导致企业成本负担的增加。文章使用2012—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视角,考察ESG活动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ESG活动加剧了企业成本粘性。机制检验表明,正式制度影响下,ESG活动在环境、社会、治理等资源投入上促使了成本粘性的加剧;非正式制度影响下,ESG活动通过增加管理者乐观预
【摘 要】 高层梯队理论认为,董事职业经历影响其战略决策。文章基于2012—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上市公司董事的监事任职经历对公司战略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的监事任职经历能够显著抑制公司战略激进度,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董事的监事任职经历对公司战略激进度的抑制作用在董事任职年限长、来自于股东委派、企业处于成长期、产权性质为国有的样本中更加明显。经济后果
【摘 要】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助推实体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基于持续创新的研究视角,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和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创新持续性。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持续性的正向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高以及融资约束程度大时更显著。路径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增加创新投入和提升创新产出促进创新
【摘 要】 在国家防范重大金融风险的背景下,杠杆操纵可能增加企业财务风险,甚至诱发资本市场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基于2007—2022年非金融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简称董责险)对杠杆操纵这一高风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购入董责险能够显著抑制杠杆操纵,董责险引入时间越长,保险费越高,对杠杆操纵的治理作用越强。同时,董责险通过增强对企业的监督以及减弱管理层短视动机来降低杠杆操纵,
【摘 要】 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大模型正深刻重塑财务领域的工作模式。文章介绍了DeepSeek的核心能力,并结合财务工作需要,深入探讨其在企业中的四种应用路径,详细阐述其在财务智能交互与自动化支持、财务规划与资源配置、数据分析与报表报告、风险防控与预警预测、战略决策与业务优化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同时,针对企业在应用实践中面临的数据质量、模型计算能力局限及AI幻觉等问题,从数据质量优化、计算
【摘 要】 “大智移云物区”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其技术优势引发行业变革并催生新业态,也为企业智能财务建设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探寻企业财务管理智能化转型之路是当下亟待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首先厘清ChatGPT激发赋能效应并驱动企业财务智能化转型的理论机制,着重从技术、组织及心理视角解构ChatGPT赋能财务智能化转型的内在机理;其次深入剖析ChatGPT运用自身功能属性与
【摘 要】 数字化转型大势下,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重要性凸显,如何测评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进程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文章通过构建分阶段的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词典细化转型进程,并进行了量化评估。首先深度剖析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白皮书等素材,制定评价指标罗盘,提取、定义关键词汇并搭建初步框架;其次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专家咨询扩充优化词汇,保障其准确全面;最后将词典应用于一家钢铁上市公司的年报,定量评估
【摘 要】 作为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与社会变革的通用技术,人工智能的快速普及应用对世界经济、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文章利用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据测算出城市人工智能指标,并匹配A股上市公司数据,首次考察人工智能是否会带来企业内部管理变革和生产效率提升,进而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结果表明,人工智能主要通过优化企业管理决策过程和提升生产效率两条途径来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为人工智能时代企
【摘 要】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对企业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企业内部与外部管理环境正经历深刻变革,原有的业务管理模式难以充分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对提质增效、优化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文章以电网企业为例,分析了财务共享与数据资产管理的现状,并对融合互促的影响机制进行探索,总结了电网企业在业务创新体系建设方面的措施,旨在通过充分利用数据资产化的倍增效应,推动以数据为
【摘 要】 审计整改报告制度是重要的审计制度安排,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是审计整改报告的基本内容,由中央财政管理审计、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重大项目和重点民生资金审计以及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四个方面组成。作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信息的特定类型,以上四个方面的信息都能显著提高审计效能感知。由于重大项目和重点民生资金、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国有资产管理以及中央财政管理四个方面及其对应的问题与
【摘 要】 在当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背景下,绩效评价和绩效审计作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的重要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实践和理论认识中却存在二者功能划分和关系界定不清晰的问题,同时存在相关部门职能重叠和缺乏衔接与沟通等问题。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与绩效审计的意义与作用,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和政策文件,并结合绩效评价工作经验,深入剖析了绩效评价和绩效审计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了二者在目标定位、指
【摘 要】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上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效率和效果,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如何提升审计质量、发挥审计监督效果一直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在双碳目标驱动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更应予以关注。文章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2—2023年的数据,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以及ESG表现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
【摘 要】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据资产已成为企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与核心生产力。文章聚焦2012—2022年A股上市公司,探究数据资产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据资产能显著优化投融资期限错配状况,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的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稳固可靠。机制检验发现,数据资产通过发挥“声誉效应”与“监督效应”来有效降低投融资期限错配,具体而言,数据资产可以通过提升企业声誉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如何影响宏观经济发展与微观经济行为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正式机制,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金融市场的研究颇多,但研究社会资本与债券契约条款的文献极少。债券融资是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是缓解融资约束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债券市场,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随着债券发行规模的不断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