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好“守正创新”这一重要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不仅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而且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新时代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之“正”、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之“正”、大力发展生产力之“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之“正”,开创习近平生态
[摘 要]尽管城市政治生态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在资本主义生态批判、社会生态转型和社会生态运动的学理性阐释方面取得了诸多理论成就,但现阶段的城市政治生态学理论未能呈现出真正的批判性和进步性特征。学者们忽视了存在着一种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关系得以复制和深化的资本主义政治生态学,对其进行批判能够揭示出资本主义内部的权力关系、系统性的不平等和城市化过程,并有助于构建进步性的城市未来。新自由主义作为应对资本
[摘 要]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已经很明显,亟需采取行动来防止全面的气候灾难。尽管研究结果表明,以丹麦、芬兰、挪威和瑞典为代表的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通过环境政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这些政策与促进经济和社会安全的公共政策相辅相成,但也不太可能避免气候灾难。避免灾难需要公众获得对能源政策的控制,并对抗化石开采行业的权力和影响力。从理论层面而言,这可以通过现有的政策工具来实现,但现实中可能需要建立后资本主义的
[摘 要]“人类活动”一词系学术界对地球上所有人的活动采用的一种宽泛表述。有鉴于人类活动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学者们已有相应的专题及分类研究,其中不少研究在环境保护思潮兴起之时,由于接触到历史上人类生产型开发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种种负面影响,故在论述中忽略人类活动具有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以及推动历史不断发展的作用,以致淡忘中国人已在中华大地休养生息数千年的经历,尤其是在历史上数量庞大的人口与社会兴衰的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中国历史上以农业为主线的开发方式及其过程的评价多偏向负面,侯甬坚教授将其概括为“环境破坏论”,并对此观点展开了学术评议。侯甬坚教授对“环境破坏论”的反思及其提出“人类家园营造”的研究旨趣,是关于中国环境史研究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跨学科知识体系和研究视角的创新与推进。他从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出发,重新反思农业开发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历史认识和评价标准。他提出要立足于中
[摘 要]在当前“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的时代背景下,侯甬坚教授提出的“人类家园营造”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社会价值。侯甬坚教授的人类家园营造研究,聚焦于多元地理环境和较长时期内民众在美好家园营建中的智慧与经验,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以家园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为研究基础,在分析过程中注重各地人类家园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并紧扣地区关键性地理要素进行较长时段的分析;二是以人为本,重视家园营造中民众的中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史学界对环境变迁研究的意识越来越强,而历史动物又是环境变迁诸要素中的重要部分,理应受到关注。2005年,历史地理学者侯甬坚教授组织创建了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历史动物研究小组”。该小组由多名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青年学者及博士、硕士研究生组成,一方面从历史自然地理视角探讨历史时期动物的地理分布及其空间变迁等问题,另一方面从环境史学视角探讨历史时期人与
[摘 要]河流治理对统治者维护和保障政权合法性与权威性十分重要。明治维新以降,日本在实现国家近代化的同时,河流治理也逐渐迈向现代化。以1896年日本第一部《河流法》的诞生为标志,日本的河流治理实现了从确保船运和灌溉用水为目的的“低水工程”到重视防洪的“高水工程”的转变。二战前,“河水统制事业”思路使得原本由内务省主导时所采用的治水与水利二元管理思想转变为“治水、水利一贯”的河流综合管理思想。战后,
[摘 要]晚清政府治理永定河水患的举措继续沿袭前朝及清中前期思路,其中堤坝建设、河道疏浚和闸坝修缮等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对水文土壤环境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包括永定河下游河道淤积和改道情况的加剧,周围湖淀原有的水文环境的恶化,以及永定河下游区域土壤的沙化与盐碱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向加剧了河患的治理难度。嘉道年间随着清政府财政状况的恶化,河防腐败问题的出现,以及河防职官设置的局限性,永定河治理陷入困
[摘 要]《江如练》是一部以漓江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该作深受“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一生态伦理思想的影响,体认漓江流域山河草木的生命价值,走出了人与自然相互对立的叙事模式。更有意义的是,作品通过对60多位不同职业身份人物与漓江关系的采访调查,讲述了人类与漓江的多种关系,真实记录了生态文明时代河流伦理思想在中国的践行状况。 [关键词]《江如练》;生态伦理;河流伦理;生命共同体;
[摘 要]长篇生态报告文学作品《江如练》超越传统的漓江风景书写的视觉局限,深入体现了漓江风景的生态意义。作品通过微观镜头下的漓江风景、寂静的漓江声景和作为精神家园的漓江心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多维画面;通过人与自然的互动呈现风景,既将风景书写转换成生命书写,又将风景审美转化成人生审美,突破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审美视角,激发了人们对漓江风景的生态美学之思。 [关键词]任林举;《江如练》;漓江;
为了推动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基础性标识性概念研究,促进中国环境人文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2024年7月21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基础性标识性概念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小组”学术年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此次会议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5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
ABSTRACTS The CPC’s Leadership i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Upholding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Breaking New Ground☉Li Mengmeng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consis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