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宋人聂崇义根据东汉至北宋前的“三礼”旧图,结合前人注疏,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阐释“三礼”,编绘而成的《新定三礼图》是集大成之作。该书在结构上呈现左书右图式样,且多为一图一文,承载着绘制者统一规格、施行教化的创作意图。图像阐释扩大了“三礼”在市民阶层中的影响力,并在当时充当了礼器制作的参考范本。 一、聂崇义《新定三礼图》的生成背景 礼学是古代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汉武帝时设立五经博士,礼学成
【导读】王夫之援儒入道,重解庄子,将儒家思想注入《庄子·养生主》之中,对其做出符合儒家传统君民关系思想的重大改造。这一改造就形而上来讲,必然要牵涉到天人关系,但文本中并未直接描述天人关系,而是透过刑名关系与形神关系显示出来的,刑名关系牵引出了天人关系,形神关系才直接彰显了天人关系,王夫之极力凸显神的重要性和不灭性,就是要突出与神等价的天的主宰性和永恒性,进而引申出君的绝对性和至高无上。由此可见,君
【导读】本文以《四书章句集注》为研究文本,从何为“孝”、为何“孝”、如何“孝”这三个方面分析“四书”中的“孝道”思想。 《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系统呈现了儒家的思想文化。对于“孝道”思想,四本著作中也都有所涉及。“孝”在四书中出现过55次,其中《论语》和《孟子》对“孝道”的讨论较多,《大学》和《中庸》则较少。从何为“孝”,到为何“孝”,再到如何“孝”,这些问题在“四书”中都有所讨论并有
【导读】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中国传统教育影响深远。《论语》是儒家经典,书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思想,涵盖了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活动。孔子主张仁爱,重视人际关系、道德品质以及自身修养。孔子的教育思想为当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一、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论语》作为儒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其关于教育方法、原则及制度等方面的内容,至今仍对我们的教育实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教育理念中,道
【导读】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韵律美主要体现为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两个方面。敦煌壁画的韵律美主要体现为线条刚柔并济、疏密有致,色彩冷暖相间,形象动静相衬。 敦煌壁画深受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特色。本文通过追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韵律美,探讨敦煌壁画韵律美的美学特征。韵律美,是指事物因均匀、规律地运行而生发出富有节奏和韵味的美感。“韵律”一词,“律”指规律、规范等外在的静态特征,“韵”是
【导读】陈寿《三国志》、范晔《后汉书》作为记载东汉、三国时期史事的重要史籍,历来为史家所重视。两部史籍在时间断限上有所重叠,都对东汉末年的史事有所记载,却又有所差异,因此值得我们关注。作为中国史书的典范之作,它们为后世研究东汉末年历史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与思路。两部史籍中的一大交叉部分“董卓传”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研究空间。通过比较二者的叙事差异,本文总结出了《后汉书》承上、《三国志》启下的东汉末年史事
【导读】《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的宴会描写,着墨较多的有计谋宴、商议宴、庆贺宴以及款待宴,其中又以计谋宴书写最为突出。宴会描写不是单一存在的,它集中展现了众多人物的性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宴会上的情节层层递进、互相关联,呈现出鲜明的结构特征。本文具体分析各种类型的宴会对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的意义。 宴会是宾主在一起饮酒吃饭的隆重聚会。梅新林对小说中的宴会进行了这样的定义:“它首先是一个空间单位,可为
【导读】《学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宝贵资料,被称为“中国古代教育学的雏形”。作为先秦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总结性论著,《学记》处处渗透着教育智慧。 学界对于《学记》的作者归属看法不一。据郭沫若考证,《学记》的作者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教育家顾树森认为它“写作于战国后期而为乐正子一派儒者的作品”。高时良支持两人的说法,他指出《学记》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具体时间在战国后期”,还有人认为《
【导读】本文以刘姥姥四进四出荣国府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基于刘姥姥个性化的语言,分析其性格特征与人物形象立体化建构之间的关系。 个性用语能够凸显个体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个性特质,使人物形象更具辨识度,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投射。《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虽然只是一个小人物,身份低微,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她的语言和行为具有很强的戏剧性。本文通过探析刘姥姥的个性用语,展现《红楼梦》高超的人物形象建构艺术。
【导读】翟永明诗歌中充斥的黑夜意识、死亡意象和反复出现的自白语调,呈现出鲜明的女性个体意识,标志着女性意识的崛起。本文以翟永明20世纪80年代的诗歌为考察对象,从性别书写视阈出发,结合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成果,从文本主题、叙事风格、叙事方法三个方面切入,剖析翟永明诗歌多元、丰富的性别意义。 20世纪80年代中叶,女诗人翟永明一组名为《女人》的组诗在《诗刊》发表,随即引起学界大量关注与强烈反响。著
【导读】小说《虚土》是刘亮程从散文创作转向小说创作的首部作品,在其长篇小说序列中也是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受地理基因影响较大。作品中的自然地理景观独具北疆特色,这种特色不仅深刻塑造了叙事主体与读者对于世界秩序的认知,还引领他们体悟生命哲思。这些景观与刘亮程在现实世界的亲身经历紧密相连、相互映照,进而影响并形成了刘亮程独特的创作视角——即“站在新疆看全国”。本文主要从地理基因、地理想象的角度分析刘
【导读】冰心小说《超人》诞生于五四落潮期,自创作之初就广受迷茫青年的青睐。文中冷心肠青年何彬在禄儿的感化下回归“爱的哲学”。何彬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其人格转变离不开天使儿童禄儿的外力作用。 冰心在作品中热情讴歌母爱、童真、自然三位一体的“爱的哲学”,被誉为伟大的讴歌“爱”的作家。阿英曾这样评价冰心,“她始终认定母亲是人类‘灵魂的安顿’的所在地,母亲的爱如那‘春光’,母亲的爱能解决人间一切的艰难纠纷
【导读】中国古典小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古典小说起源于先秦时期的神话传说,经历了汉魏六朝的志怪小说、唐宋传奇、明清长篇小说等发展阶段,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叙事艺术和审美特征。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结构多样、叙事视角灵活、叙事节奏张弛有度、情节起伏跌宕。其审美特征主要体现为含蓄之美、意境之美和和谐之美。 中国古典小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
【导读】《魏故昭玄沙门大统僧令法师墓志铭》记载了北魏后期沙门统僧令法师的生平事迹,能够弥补史阙。僧令法师历经北魏数朝,身份贵重,直接参与并见证了北魏佛教事业的兴衰。考察其生命历程,不仅有助于窥探北魏时代变迁下个体的生命轨迹,而且能够增加对北魏佛教的认识。 《魏故昭玄沙门大统僧令法师墓志铭》(后简称《僧令墓志》)作于北魏永熙三年(534年)二月三日,1929年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市东北盘龙冢。志石长5
【导读】明代生员是士大夫阶层中最基层的一个群体,虽不属于正式职官,但拥有特殊的身份地位,这使得他们在诉讼案件中频繁出现。生员涉及的诉讼案件无外乎户婚、田土、钱债以及社会公共案件,地方司法官往往根据官方律令及当地乡俗民约进行审判。地方司法官的职权虽小,但生员所犯案件多集中在民事部分,这使得司法官有权可使,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大有可为”。所以在不涉及伤残性命的案件中,官员祁彪佳对生员有犯的态度多以宽容
【导读】契约文书作为中国传统社会广泛使用的文献形式,如实记录了底层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涉及产权行为的真实场景。本文利用学界整理出版的清代福建地区土地契约,结合当地契约格式和基本内容,探讨民间土地交易的基本形式与“加找”习俗,希冀为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产权交易行为以及福建地区人文,提供新的文化视角。 20世纪以来,民间契约文书陆续发现,极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史领域的发展。这些珍贵的民间契约不仅是当时社会
【导读】儿童的日常生活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况。宋朝儿童偏向具有观赏性的文艺类活动;金朝儿童的娱乐活动主要是充满对抗性的运动。 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儿童的年龄划分有着不同的标准,在《宋史》和《金史》中有相关记载。“诸州岁奏户帐,具载其丁口,男夫二十为丁,六十为老。”“金制……十五以下为小,十六为中,十七为丁,六十为老。”从户籍和赋役记录中可以看出宋朝和金朝的划分标准存在差异,但相差不大,对于“丁”,
【导读】随侯珠是春秋战国时期随国(曾国)的珍宝,与和氏璧并称“随和”。其来历在先秦典籍中记载不详,但围绕它形成了丰富的随侯珠文化。本文全面考察了随侯珠及其文化增殖过程。 随侯珠本系春秋战国时期随国(也称作“曾国”)的珍宝,与“和氏璧”并称“随和”。它的来历不像和氏璧那样被先秦典籍交待得那般清楚,早期的文献只讲随侯珠,而鲜提及来历。在文化发展中,人们围绕随侯珠这个母题,创造出了内容丰富的随侯珠文化
【导读】《红史》是一部概述佛教起源、中原王朝历史和藏传佛教发展的藏族史籍。《红史》在对唐朝历史的记载中虚构了驴耳国王这一形象,该形象可能来源于史料和佛经故事的文学加工,并可能对后续清代说唐系列小说驴头太子的形象塑造产生影响。本文从这一虚构人物形象出发,分析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从元朝开始,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元明清三朝皇室基本都崇信藏传佛教。在长期交往交流中,汉藏文化
【导读】存留养亲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项法律制度,指的是在我国古代,对于判处死、流、徒刑的人,因为父母或者祖父母都年老,且没有其他成年的子女可以照顾他们,由此将罪犯有条件地暂时不执行原判刑罚,而让他们去赡养亲人,等罪犯的亲人去世了,再执行刑罚或者重新审判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其宗旨是为了维护封建伦理道德。该制度在中国延续了1400余年,时至今日,存留养亲制度中的人文精神、孝道文化仍然具有一定积极
【导读】“春秋决狱”作为法史学界的经典课题,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汉代的社会背景为“春秋决狱”这一历史现象作了准备,在其实行过程中,生发出独有的法律观念与法律精神。根据残留史料书籍分析可知,汉代“春秋决狱”中的法观念主要是尊重法律事实和重视主观两个方面,其内容丰富,对现代司法实践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引言 中国近现代法治道路的起步与发展受西方法律制度影响颇深,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
【导读】1936年11月21日至22日国共之间爆发的山城堡战役,是红军长征的最后一战。山城堡战役的胜利极大地巩固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也成为促成“西安事变”的一个因素。西安事变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中国革命也由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向抗日战争时期转变。 一、山城堡战役前夕国共两党的态度 (一)国民党各派系对战役的态度 蒋介石始终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在《
【导读】抗战时期重庆被定为陪都,这与重庆的自然地理与人文传统有关。抗战前国民政府便有开发四川以作为后方根据地的构想;上海沦陷后,国民政府着手迁都工作。重庆特殊的战略地理位置以及其境内多山、多雾、沿江的自然环境为其成为陪都提供了条件。自然地理因素作为战争中的客观条件,需要作战者在取得人民支持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办公,1940年9月6日,正式确定重
【导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建立统一战线。东江游击队在抗战期间与港英政府曾多次展开合作。在香港战事爆发前,英国方面率先向东江游击队提出合作,双方就此展开谈判。香港战事爆发后,东江游击队主动进入香港,对在港外籍人士展开大规模营救,此举受到英国方面高度认可。在东江游击队与英国的统战事业中,基层组织充分展现了自身的灵活主动性。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
【摘要】1928—1949年间,宁夏报刊的蓬勃发展为宁夏旧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民族危亡的时代背景下,报刊作为宣传的媒介,唤起了国人的抗战意识,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从而构建起国人的民族、国家认同,使民族凝聚力持续增强。 在抗战时期,宁夏是大后方。以《宁夏民国日报》为主的宁夏报刊,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关键时期,逐渐发挥起报刊的舆论导向作用,引导民众抗战,促进民众形成国家认同。 一、民国
【摘要】日本作家武田泰淳的小说《才子佳人》取材自清代文人史震林作品《西青散记》,讲述了才子赵闇叔与佳人贺双卿的故事。武田原创了两段原典中不存在的情节,致使《才子佳人》中的贺双卿意识到自己身为被书写者的处境,进而抗拒作为佳人的既定命运,动摇了故事记录者史震林的权威。作为武田在战后发表的首篇小说,《才子佳人》延续了武田在其研究专著《司马迁》中对记录问题的关注,为其日后对记录行为的反思、由文学研究者向作
【摘要】中国故事在非洲的传播目前主要面临四重困境,包括本土化叙事内容与方式不足、国际话语权与叙事范式挑战、媒体渠道与技术应用局限以及对非洲故事讲述的不足等。为应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深化本土化传播、创新叙事手法、拓宽多媒体途径、加强受众互动与反馈、加快非洲人文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对策,以提升中国故事在非洲的传播广度与深度。 【关键词】中国故事;非洲;传播;困境;对策 “中国故事”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
【导读】影视作品是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和价值的有效载体。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将历史文化元素与现代电影表现手法巧妙融合,不仅对历史人物进行现代创新,还利用诗歌、建筑、服饰等历史元素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唐朝璀璨的历史文化。这种通过文化符号和集体记忆唤醒民众家国血脉及民众价值认同的方式,可以让人们在无形中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影视作品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为中
【导读】在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有着悠久历史与独特风格的新疆民族音乐在当代大放异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流行音乐中。本文旨在探讨新疆民族乐器与曲调等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深化对民族音乐融入流行音乐的思考。 具有“歌舞之乡”美誉的新疆地区,地处西北边陲要塞,少数民族众多,音乐形式丰富多样。当前,拥有悠久历史的新疆民族音乐正在寻求新的发展,而流行音乐也在寻找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来
【导读】语言作为一种符号,不仅是人类思维的外化,也是记录社会文化的重要工具。不同的语言源自不同的文化沃土,人们使用语言,语言也记录着社会发展与人们的精神状态。本文通过符号学的视角,以索绪尔和巴尔特符号思想为基础,借鉴索绪尔语言观与萨丕尔语言—文化观对粤语中的“意头”及其传播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其传播的内在逻辑及其精神文化效益,发掘“意头”语言符号内在的社会性与文化性,以及传播过程中社会性与心理性统一
【导读】重庆市城市语言景观数量丰富、类型多样、语码各异。但重庆市城市语言景观在语言服务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加快实现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政府应注重语言景观设置的合理性,不断提高语言服务水平。 重庆市作为直辖市及国家中心城市,拥有超大城市的规模,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重庆还是一座广受欢迎、活力洋溢的旅游城市。《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全力打造‘
【导读】人们往往认为副词一般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而不修饰名词。在过去,副词修饰名词的结构往往被正统的语法学界视作不合规范的语言现象。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兴媒体行业的出现,“副词+名词”这一结构的使用频次越来越高,使用范围越来越大,甚至已经出现了固化的现象。本文将对“副词+名词”这一结构的发展历程、出现原因、组合现象、语法功能、语义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副词+名词”这一现象是如何完善并发
【导读】侗族大歌是我国多声音乐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凝结着侗族传统文化的精华。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侗族大歌有了新的传承方式。本文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小黄侗寨为例,分析侗族大歌传承方式的转变。 侗族大歌在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侗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文化传承对于保护民族特色和延续民族传统文化有重大意义。“在侗
【导读】贾理为我们深入解读苗族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参考,也启示我们在现代乡村治理中要注意汲取传统文化资源的智慧。 苗族贾理是苗族文化的瑰宝。本文采用文献整理和实证研究方法,深入分析苗族贾理在推动乡村现代化治理过程中的传承价值及其对当代实践的启示。 一、苗族贾理的文化概述 (一)苗族贾理的历史渊源 雍正至乾隆初年,清王朝向苗族腹地推进,设立苗疆六厅,清廷对苗族社会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乾隆皇
【导读】安徽地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绚烂瑰丽的神话故事。本文概述了古代安徽神话的起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安徽神话故事进行分类解析,并探讨其文化内涵。 一、古代安徽神话的起源 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内陆腹地,长江、淮河贯穿安徽全境。长江以北,平原广阔,阡陌纵横;长江两岸,河湖众多,水土富饶;皖南山区,重峦叠嶂,物产丰富。迥异的南北地貌使得安徽省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地域特产以及多样的民俗
【导读】神池县位于山西省西北边,因“神池”而得名。“神池”是一片名叫西海子的湖,西海子湖景色秀丽,围绕湖泊产生的口头传说更是流传久远。本文总结了西海子传说的五种类型:天然型、洒水型、洗澡型、神龙型、眼泪型,同时提炼出西海子传说的三种文化特征:强化、补丁、附会。这些特征不仅体现了人们的想象与创造,也承载着当地特有的地方性共识和情感寄托。 一、神池县自然环境 “神池”在县城西面,四季不涸,又名西海
【导读】本文从饮食人类学视角出发,探究侗族文化中鱼所承载的功能和意义。鱼既是食物,也反映了当地人的农耕智慧与待客之道。 民以食为天。人类在获取食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以饮食为中心的社会文化。本文以贵州省从江县庆云镇转珠村侗族人民对鱼的制作和食用方法为考察对象,从饮食人类学的视角探讨当地的鱼文化。 一、鱼的制作与食用 鱼,当地的侗话称之为“弥”,主要特指鲤鱼。转珠村村民对田鱼的分类主要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