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5月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制度实施以来,截至2023年底,全国累计登记29种作物3万余个品种。《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明确规定申请品种登记的农业植物品种应规范命名,但申请者在申请品种登记过程中时常未能掌握品种命名规定的核心要义,部分品种申请过程中存在命名不规范的问题。对近年来登记审查过程中发现的命名不规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梳理出几类常见的命名不规范情形
摘要: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蚕豆种植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推动作用日益凸显。蚕豆作为营养丰富的食用豆类作物之一,不仅在粮食安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而且在土壤改良、生态平衡和农业循环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分析蚕豆种植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揭示其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多维价值,旨在探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蚕豆种植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蚕豆种
摘要:依据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对我国2024年7月31日前(最后一批公告号:农业农村部公告第807号)中国大麦品种登记情况、用途、育种单位等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共登记大麦品种306个,占全国非主要农作物的0.93%,主要集中在云南、江苏、甘肃、黑龙江、浙江、四川、湖北和青海等大麦育种科研力量雄厚的省份;云南登记101个品种,是全国大麦登记品种数量最多的省份;江苏有育种单位12家,是全国
摘要: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全生育期均可感染的土传病害,平均每年造成超过1000万t的产量损失。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野生种,具有高蛋白、抗病、抗逆境胁迫等特点,在栽培大豆育种改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国内外野生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策略、抗病材料筛选情况,并对抗疫霉根腐病野生大豆育种应用情况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解决疫霉根腐病提供新的育种资源和策略。 关键词:野生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昆蒙框架”聚焦全球治理的主要着力点,促进物种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在回顾我国物种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分析当前物种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方位加大对生物多样性知识的科学普及力度、切实加大畜禽品种保护和疫病防治技术研发力度、进一步加大植物优良品质基因挖掘利用力
摘要:随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推进,山东省谷子产业在政策支持、品种改良、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种植面积与总产量稳中有增,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进一步明确山东省谷子产业的战略类型与发展方向,采用PESTEL分析法识别出影响产业内外部环境的关键影响因子,然后构建山东省谷子产业SWOT定量分析模型,根据战略方位角和战略强度系数,确定山东省谷子产业应采取开拓性战略区内保守型的实力型战略,提出强
摘要:目前,湖南省南繁科研育种园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表现为种业创新人才资源丰富、科研机构集聚以及科研成果丰硕等特点和优势。然而,园区运营中亦面临基地设施建设标准有待提升、运行经费不足及竞争优势不强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出台相关政策以保障核心区科研用地稳定,并增加投入以提升种业创新水平等。此外,针对园区未来发展,提议强化南繁服务对当地产业的支持力度,并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促进湖南种业
摘要:粮食生产作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对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近20年陕西省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波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粮食作物总产量整体呈波动增长趋势,粮食作物单产整体变化趋势与作物总产量变化趋势基本同步,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等。对当前主要农作物单产现状进行分析与思考,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陕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陕西省;粮食生产
摘要: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石,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宜昌是世界猕猴桃原产地,通过对宜昌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指出扭转猕猴桃产业现状的关键在于深度挖掘自然界的野生杂交资源,并介绍宜昌在落实“天然杂交带遗传渐渗”理念推进新品种选育方面所做的探索;同时结合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的精神,从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品种更新等方面提出
摘要:种业发展事关农业高质量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匪浅。锡林郭勒盟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种薯繁育基地,为种薯的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种薯企业虽然数量未减,但是生产规模不断萎缩,种薯销售额下滑,科研投入也开始减少,创新水平不高,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在对锡林郭勒盟种薯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种薯行业监管及信息管理经验,剖析了种薯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根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
摘要:再生稻是指在上一季水稻收割后,对稻桩上的休眠芽抽生出来的再生蘖加以培育,以达到出穗成熟的一种栽培方法,作为水稻的一种轻简化高效种植模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因有“一种两收三高四省”的突出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即播一次种,收获两季,投入产出率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省工、省种、省肥、省田。近年来随着再生稻的推广,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再生稻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结合多年从事再生稻推广经验,通过总
摘要:发展软香稻米产业化种植对优化云南省禄劝县产业发展布局、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产业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禄劝县翠华镇软香稻米的产业发展现状、优势、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的成效、产业发展短板进行了调查分析,从机械化率的提升、加强水利设施管理、加强品牌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产业布局规划、加强新品种引进及抓好优质稻新品种试验、示范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及建议,以期促进云南省禄劝县软香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摘要:《种子法规与行政管理》课程秉持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该课程依托新版教材,将种业振兴思想、法律意识、新质生产力理念等思政元素,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典型案卷教学、虚拟法庭教学、讨论汇报评析、个性评价体系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知识并提升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农业、投身农业的情怀,有力推进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课程思政化的建设,创新性地为新
摘要:兰坪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已圆满完成,此次行动共收集和提交农作物种质资源114份,其中粮食作物81份、蔬菜作物26份、经济作物5份、牧草绿肥1份、中药材1份。通过对此次普查和收集行动的作物情况和成效进行分析,探讨当地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宣传力度、提升队伍素质和建立健全保护利用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兰坪县今后的农作物普查和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
摘要:豫农703是河南农业大学以周麦16/04中36//周93112为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出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24年8月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242004。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等特点,适合制作优质面条、馒头等蒸煮面食制品。为促进豫农703在河南地区的大面积推广利用,对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产量、农艺性状、抗病性和品质性状等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摘要:为了筛选适宜在威海市种植推广的小麦品种,以21个近年来审定的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种植比较试验,调查各品种的农艺性状、抗逆性及产量,利用变异系数、高稳系数等方法对21个小麦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农1458、烟农1212、青农6号、烟农377、烟农999的产量表现突出,在7879.05~8186.85kg/hm2之间,均比对照增产5.00%以上,高稳系数排名居前5位,生育
摘要:种衣剂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保护作物健康生长,提高种子质量,促进作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正常生长。为提高旱地优质稻在种植环境中的生长发育,增加其产量,以旱地优质稻品种滇禾优615为试验材料,探究9种种衣剂对旱地条件下的发芽率、秧苗素质、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等方面的促进效果。结果表明:苗坚强(微囊悬浮-悬浮剂)和亮盾(悬浮剂)两种种衣剂应用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两种处理发芽率均提高了7个百分点;
摘要:藜麦是唯一一种单一植物即可满足人体所有营养需求的作物,大多适宜在冷凉少雨气候下生长。为了将藜麦引种到雨热同季的山东,丰富山东省农业种植业结构,2022-2024年在烟台、东营、济南、泰安4个地市6个试验点开展了126份资源的试种,对其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适宜山东藜麦籽粒生产的播种时间为3月5日前和8月下旬,适宜藜麦品种的生育期应尽量小于100d,适宜收获时间为6月15日前和12
摘要:为了全面科学地评价谷子品种的生态适应性,筛选具有广泛适应性的谷子品种,利用同异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对17个谷子品种的生态适应性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产量高于对照冀谷168且位于参试品种前5位的是K281-2H、K175-1H、冀杂谷10号、朝谷36和京谷4,同异分析法中联系度值高且排在参试品种前5位的是K281-2H、承谷20号、朝谷36、冀杂谷10号和K175-1H,隶属函数法中平均隶属
摘要:为解决转基因检测中植物种子核酸提取步骤多、效率低的难题,发明了非接触式连接装置,组装了真空抽滤快速提取装置,改进了核酸提取方法。该方法提取的种子核酸质量和浓度符合需求,核酸完整性好、无降解、无扩增抑制物,有效解决了种子样品核酸快速提取的技术难题。对转基因玉米Bt11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核酸提取方法适用于农作物种子的转基因检测。 关键词:核酸提取;分子检测;种子;真空抽滤 Research
摘要: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以马铃薯产量为目标,以栽培密度及氮磷钾肥的施用量为探讨对象,建立了马铃薯希森6号的产量与栽培密度、肥料施用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Y=40.0485718+1.3954X1+1.96625X2+2.05875X3+1.44875X4-3.2137X12-2.54495X22-2.05745X32-0.97245X42+1.83437X1X2+2.41562X1X
摘要:为进一步筛选出适宜淄博市种植的高产、优质玉米品种,引进了40个来自不同地区的品种开展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鑫瑞25、硕秋702、鲁星702、鲁单608、中农大178、龙华389、鑫星321、吉星1号、美达108、德单145、郑单5179、桓丰109等12个品种产量与对照郑单958相比均增加5.0%以上,结实性好、抗病性强,初步认为适宜在淄博市推广种植;鑫瑞25表现突出,产量较对照郑
种质资源基本信息 原产地为上海嘉定本地优良蚕豆品种(Vicia faba L.)。 主要特征特性。嘉白二号干籽粒的种皮绿白色,种脐白色,子叶浅黄色。其他地区蚕豆干籽粒种脐黑色。全生育期210d左右,植株分枝性强,株高125cm。幼苗时匍匐趴地生长,成熟期株型紧凑。小叶椭圆形且边缘波状,浅绿色,长10cm,宽5cm。始花节位第8节,每节花4~5朵。鲜荚表皮绿色,鲜荚荚长10.3cm,厚1.53c
摘要:江甜012是广东大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菰稻科技有限公司)以江超甜14为母本、泰超甜4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鲜食玉米品种,田间表现抗性好,长势旺,株型半紧凑,叶色青绿,鲜苞长筒形,籽粒排列整齐、浅黄色、有光泽,商品性好,品质优,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200520,适宜在东南鲜食玉米类型区的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
摘要:吉育671是以不育系JLCMS18A为母本、恢复系JLR306为父本,采用三系法选育成的杂交大豆新品种,具有高含油量、高产量、稳定的生产性能以及较强的病害抵抗力。在2年的区域试验中,与对照吉农84相比,平均增产达13.5%;在生产试验中,相较于对照吉农84增产7.4%。经人工接种鉴定,该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1号和3号生理小种表现为抗,且高抗大豆灰斑病。籽粒粗脂肪(干基)含量23.05%,蛋白质
摘要:经葵10号是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利用R99M-7为杂交父本、2010ST-10-4A为母本选育的食用向日葵杂交新品种,于2024年完成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向日葵(2024)140050。该品种产量高,中抗列当,中抗黄萎病、黑斑病和黑茎病,适宜在山西省中北部春播区种植。对经葵10号的亲本来源、杂交配组及鉴定过程、主要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为该品种的生产应用
摘要:莲汇2971是黑龙江省莲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2014年以黑龙江省五常市中粮美裕长粒香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长粒水稻品种五优稻4号为母本,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高产、抗性强的水稻品种吉粳502和黑龙江省监狱管理局农业科学研究所审定品种龙盾104为父本杂交,经南繁加代后采用系谱方法选育而成,于2024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稻20240026,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
摘要:三科301是三门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洛旱6号和丰德存麦1号的F1为母本,以华育198为父本,通过水旱地种质资源复合杂交,在水地和旱地两种生态环境条件下交替选择,同时进行多年多点异地鉴定选育而成的半冬性中早熟小麦新品种,于2024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241024,适宜河南省丘陵及旱肥地麦区种植。通过对三科301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
摘要:长麦20是长春市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用sl14286和mk81762为亲本材料,自2007年起,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历经14年培育出的高产、稳产春小麦品种,于2022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麦20220001,适宜在吉林省中部、西部、松花江和嫩江沿岸及低洼地种植。对长麦20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等进行介绍,以期为春小麦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与支撑。
摘要:中油192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以希望1109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系为母本、H02R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油菜新品种,具有产量高、含油量高、抗性强等突出优点。2021-2023年连续2年度参加国家冬油菜品种长江中游区域试验,2024年完成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4)420169,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冬油菜区种植。对中油192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品种特性
摘要:菏花28号是菏泽市农业科学院以P09-2为母本、冀0607-19为父本杂交组配选育出的大果花生新品种,于2023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花生(2023)370107。该品种油酸含量80.7%,亚油酸含量2.80%;2年生产试验荚果平均产量328.8kg/667m2,属高油酸含量、高产花生品种。对菏花28号亲本来源、品种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介
摘要:糯粱4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结合多年工作基础,以黑龙503A为母本、HR899为父本选育而成的晚熟糯高粱杂交种,2023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高粱(2023)230059。该品种产量稳定、丰产性好,适宜在黑龙江第一积温带≥10℃活动积温2700℃以上地区春季种植,是一个优质的酿造用糯高粱新品种。糯粱4号的选育丰富了黑龙江省适宜机械化收获的酿造糯高粱品种
摘要:紫苏是短日照唇形科,依靠昆虫传播的异花授粉植物,可以鲜食、作香料、作调料、入药等,是一种多用途经济作物,但紫苏制种相关技术目前却鲜有发表。对紫苏进行概述,并根据华北地区气候特点总结该地区紫苏制种技术规程,包括地块选择、原种准备、播种、定植施肥、清除杂草、病虫害防治、花期和水肥管理、收获储存、发芽率测定等高效的管理方法,以期为种植户和相关制种单位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紫苏;华北地区;制种技
摘要:双甜2018是福建超大现代种业有限公司以自育系TNS0321为母本、TBS1006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黄色超甜玉米品种,于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200498。该品种具有清脆甘甜、皮薄渣少的口感品质,穗型美观、苞叶完整紧实、果穗籽粒饱满且排列整齐的商品外观,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北方(黄淮海)鲜食玉米类型区种植。对双甜2018的品种特性、产量表现与栽培制种技
摘要:周糯9号是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利用周糯158和周糯 160选育而成的鲜食型糯玉米品种,于202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220064。其果穗外型美观,糯性好、风味佳,抗倒抗病性强,结实性好,稳定性强,适宜在河南省推广种植。以区域试验的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周糯9号的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配套高产栽培制种技术。 关键词:鲜食型;糯玉米;周糯9号;栽培技术 Hig
摘要:川薯234是以川薯221为母本、川薯218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淀粉型甘薯新品种,2023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甘薯(2023)510029。植株半直立,结薯较集中,薯块纺锤形,薯皮浅红色,薯肉浅黄色,单株结薯数5~6 个,干物率26.20%;抗根腐病,中抗蔓割病和茎线虫病;每667m2鲜薯产量2100kg左右,薯干产量600kg左右,适宜在四川地区春、夏季种
摘要:E两优2300(EK2S/R300)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湖北汇楚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2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稻20241003,具有产量高、生育期适中、抗倒伏能力强、稻瘟病抗性较好等突出特点,适宜在湖北省内除鄂西南山区外的区域作中稻种植,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两系杂交水稻;E两
摘要:为探讨基于滴灌模式下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水肥药一体化分控管理技术,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病虫草害的防控,提升整体水肥分控管理水平,保障区域内粮食生产安全和油料供给,以河西灌区为例,综述复合种植中水肥药一体化分控技术要点,以期为当地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河西灌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水肥药一体化;病虫草害;实用技术 Integrated Technology of
摘要:针对宁夏引黄灌区种植春小麦“一季有余,两季不足”,麦后复种作物生育期短、种植成本高等问题,为提高春小麦生产综合经济效益,促进春小麦产业增产增收,开展了麦后复种糜子一年两熟轻简栽培技术示范。春小麦在7月初至中旬收获后,采用无人机撒肥、播种早熟糜子,及时旋耕、镇压保墒,确保了糜子播种均匀、出苗整齐,简化了麦后复种糜子种植技术模式。通过2年的试验示范,麦后复种糜子每hm2平均产量2390.4kg,
摘要:水果甜玉米是杭州地区近几年发展较快的特色产业之一,生产周期短,种植效益高。一般在春、秋两季采用大棚设施生产,设施于夏季有3个月的空档期。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宜杭州地区种植的春水果甜玉米—西瓜—秋水果甜玉米高值化栽培技术,该技术能在保证春秋两季水果甜玉米生产的前提下,每667m2多产出西瓜2000kg左右,显著提升了种植效益。 关键词:水果甜玉米;西瓜;高值化;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制种玉米产量和效益呈现稳中增长的趋势,制种玉米已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但是在种植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针对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富硒制种玉米试验单产提升种植结论和生产实践,初步总结出了一套富硒制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从选地整地、品种和茬口选择、施肥、覆膜、铺设滴灌带、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期为
摘要:设施农业条件下的蔬菜种子繁育技术通过精准控制环境参数和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了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质量。本文重点探讨了环境控制技术、无土栽培与精准营养供给、水肥一体化技术以及智能化监控系统在蔬菜种子繁育中的应用。通过调控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关键因素,结合水培、气培等无土栽培技术与自动化施肥系统,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繁育效率的提升。此外,还展望了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在设施农业中的潜在应
摘要:林业苗圃作为生产优质苗木的重要基地,承担着提供健康、适应性强的苗木以满足各种造林工程需要的任务。其中,移植苗及大苗的培育是苗圃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基于此,从土壤选择与苗圃管理、移植技术与管理、病虫害防治与生长调控3方面论述了林业苗圃移植苗及大苗的培育,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林业苗圃;移植苗;大苗;培育技术 移植苗和大苗的培育技术不仅关系到苗木的生长质量,还直接关联到造林后的
摘要:自然保护区是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在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林业资源面临着保护和利用的双重挑战。本文全面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现状,揭示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可持续性、管理体制和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生态保护措施、智慧林业资源管理与利用、动态政策优化与生态激励机制等改进方案,实现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合理利用。研究表明,引入
摘要:插岗梁保护区是一个具有独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地区,该区域内的油橄榄种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种子处理和育苗技术已被证明能够显著提高油橄榄的产量和质量,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插岗梁保护区油橄榄的种植现状,探讨种子处理和育苗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点,包括种子处理方法、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以及育苗期的基质优化、环境控制和病虫害管理,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技术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