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作为将光伏组件与建筑集成的技术,具有节能环保、节省土地、距离用户侧近等优势。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迅速发展,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得到不断提升,且光伏发电的平准化度电成本也持续下降,中国的BIPV市场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尤其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BIPV已成为新能源企业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基于此,对3类可用于BIPV技术的光伏组件的发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BIPV技术
摘 要:“双碳”目标下,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主力的新能源发电迎来井喷式发展。而近年来,在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抓手下,光伏发电用地政策或将进一步收紧,成为制约光伏电站投资的主要因素之一。若能将采用热电联产机组的燃煤发电厂的闲置贮灰场用于建设光伏电站,既能让贮灰场空地得到合理利用,又能解决光伏电站建设面临的场地问题,土地资源可得到充分利用。以在浙江省绍兴市某采用热电联产机组的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内建设的大型光
摘 要:国内针对风电项目的投资评估一般采用发电量折减系数的概念,但在海外风电项目的开发投资中,国际金融机构在尽职调查过程中通常将P80~P90的发电量作为财务关键指标来把控项目投资的风险水平,以确定项目贷款额度、利息、年限等,进而会影响项目的收益率。以哈萨克斯坦西部某风电项目评估案例为例,基于该项目的实际资料,在传统的采用折减系数取值方法计算发电量的基础上,对其风能资源和发电量评估的不确定性进行了
摘 要:针对中国风电行业面临的风电机组退役问题,对风电场实行“以大代小”技改方式的政策现状进行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某风电场“以大代小”技改示范项目为例,分析“以大代小”技改项目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其在技术改造、外送消纳、产业提升、老区振兴4个方面的示范效应;提出目前中国推广“以大代小”技改项目存在用地、审批、上网电价3个关键问题,并分别从国家和企业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风电场“以大代小”
摘 要:中国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丰富,若实现商业化开采,有助于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实验模拟和数值模拟是指导其安全高效开采的重要手段。首先简要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方法、国内外野外试验性开采案例,然后系统总结了天然气水合物实验模拟装置及全球具有代表性的天然气水合物数值模拟器的开发和应用,最后对未来天然气水合物实验模拟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未来,在实验模拟装置方面,应重点研
摘 要:针对盐梯度太阳池外置换热器换热管道内的NaCl结晶沉积特性,以NaCl溶液为例,在盐梯度太阳池运行工况下,构建了基于管道内湍流流动-稀物质传递-流体传热耦合的数值模型,以数值模拟水平集方法研究了换热管道NaCl溶液(即流体)入口流速、入口温度对NaCl结晶沉积速率、剥蚀速率及净沉积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当流体入口流速恒定时,随着沉积时间的增长,剥蚀速率逐渐增大,但沉积速率有所降低
摘 要:利用内蒙古自治区化德县气象站1993—2022年的月太阳辐射资料、月平均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资料,以及空间分辨率为75 m×75 m的国家基础地理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化德县的太阳能资源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然后考虑当地地形影响,在剔除不可开发区域和一定比例的限制开发区域后,得到了当地的光伏发电可开发区域,并对其光伏发电的技术可开发量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1)全县的多年平均
摘 要:新能源电站功率预测的稳定性、准确性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调度、场站的生产运营等,为解决行业痛点,设计了针对风电和光伏发电的集中式新能源功率预测系统。首先构建系统架构,其具有云端、集控端、场站端应用层级,3个安全区的网络环境且采用双链路传输机制的网络架构,集中式应用架构,以及微服务技术架构;然后开展了软件开发技术选型,设计了高可用方案和埋点监控方案;最后提出了5种核心算法。应用效果表明:该功率预
摘 要:EL黑边、黑角是TOPCon太阳电池采用LPCVD技术路线时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其不仅会导致光电转换效率和良品率下降,还会使太阳电池内出现EL图像明暗不均的问题。为了改善EL黑边、黑角问题,对TOPCon太阳电池采用LPCVD技术路线时的EL黑边、黑角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改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TOPCon太阳电池生产线上出现的EL黑边、黑角问题主要是由LPCVD设备内首舟的气场与碱抛自然氧
摘 要:与整片光伏组件相比,半片光伏组件具有更高的输出功率和更优越的可靠性,但在对此类光伏组件进行电致发光(EL)检测时发现,其频繁出现太阳电池切割面EL图像发黑的问题。首先对PERC太阳电池结构及烧结工艺原理、EL成像原理进行介绍;然后通过实验对半片PERC光伏组件中太阳电池的背场和背电极搭接处的外观、银铝接触电阻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以推断太阳电池切割面EL图像发
摘 要:对p型PERC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在负偏压、正偏压下的电势诱导衰减(PID)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此类光伏组件背面发生PID效应后的电性能恢复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1500 V偏压下进行PID测试后,在标准测试条件(STC)下,96 h PID测试后此类光伏组件背面的电性能急剧下降,正面的电性能也受到明显影响;在200 W/m2太阳辐照度条件下,此类光伏组件正面和背面的电性
摘 要:针对复杂地形光伏场地的固定式光伏阵列间距进行了研究,分别建立了光伏场地为平地、南坡、北坡时的光伏阵列间距计算模型,对光伏场地的坡度、方位角与光伏阵列间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然后推导出任意坡度及光伏场地方位角光伏阵列间距计算模型,仅用1个公式即可概括计算;最后采用CAD及SketchUp软件对该计算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由于光伏场地方位角的特殊性,在其为南偏西或北偏西的情况下,固定式光伏
摘 要:随着光伏电站运行时间的增加,光伏组件热斑故障带来的危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探讨光伏电站中热斑光伏组件的成因及危害,对现有的热斑光伏组件检测方法进行优缺点分析,从光伏组件内部、外部和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3个方面提出热斑光伏组件危害控制方法。对于内部质量问题造成的热斑故障,提出按热斑光伏组件不同位置之间的温差进行分类,并评估热斑光伏组件对光伏电站发电量的影响和光伏电站存在的安全隐患;基于光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