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已经阔步到来,我们都祈愿新的一年里无病无灾无忧无虑,而作为向往美好居住环境的我们,还可以加上一个新的愿望——“无废”。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越“无废”,生活才能粤(越)美好。 “无废”并不是指完全没有固体废物产生,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旨在通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减少废物的产生并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近年来广东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无废工厂”“无废园区”“无废乡村”“无废校园”“
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摄影获奖作品选登 漾伽韵 (吴映雪/摄,一等奖作品) 古村龙狮庆新春 (文燕/摄,二等奖作品) 古樟荷花齐飘香 (何乃战/摄,三等奖作品) 英歌舞 (方义生/摄,三等奖作品)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个最高政治原则,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干字当头,奋发有为、
《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印发 2024年12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六部门联合发布实施《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方案》聚焦推动赤泥源头减量、扩大综合利用规模、拓展综合利用新场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产业统筹布局和协同发展等,系统提出各项具体工作任务。从加强工作组织、培育骨干力量、完善法规标准、加大支持力度、强化宣传引导等方面提
广东两个案例入选生态环境部新一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2024年12月24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的38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和人水和谐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其中,广东增江(广州市段)和佛山市高明河入选。广东增江(广州市段)着力提升增江流域管理保护水平,为粤港澳大湾区及水网发达区域河湖生态廊道构建与修复提供借鉴;广东佛山高明河则注重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
【编者按】近年来,“无废城市”成为一个逐渐走进大家生活的“热词”,开始渗透到日常行为的方方面面。 所谓“无废城市”,并不是指没有废物的城市,而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无废城市”其实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无废城市”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细胞工程,从城市层面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固体废物,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推动经济社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自国家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以来,广东始终把“无废城市”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持续推进,与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碳达峰碳中和、美丽中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打好
惠州之南、深圳以东的大亚湾畔,大亚湾石化工业区静静矗立。该工业区以乙烯和炼油为龙头产业,引进世界先进的化工企业和生产技术,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近年来,聚焦“无废石化”,该工业区奋力打造“无废园区”,为惠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增添不少亮色。 “无废”基础好 创建标准高 绿化带环绕的现代化厂房雄伟大气;园区布局安全有序,智能化管理设施点缀其中;先进的固废集中处置设施高效运转,烟囱排
打造“无废农业”是“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推动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深入挖掘农业“废弃资源”,多地在养殖污染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方面亮点频出,助力“无废城市”建设,服务“百千万工程”。 韶关:粪污华丽变身“绿肥” 在韶关南雄黄坑镇许村的村道上,禽畜粪污转运车一趟趟驶入坐落于此的南雄市粪污集中处理中心(以下简称“处理中心”)。通过粪污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无废县区”正是其基本单元之一,以试点示范的形式开展“无废县区”建设对整体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番禺区以系列“无废”示范工程项目为抓手,在广州市率先启动“无废县区”试点示范建设,并于年底顺利上交“答卷”,成为广东省首个通过专家验收的“无废县区”。在全国首建“无废大学城”,建成全省首个“无废枢纽”,创建“无废汽车城”……在典
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旅游景区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全国很多景区都在积极行动,争创无废景区。 “无废景区”是“无废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倡导无废生活方式和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生活理念为主,通过景区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从而使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景区管理模式。 在肇庆,作为首批“无废景区”,肇庆星湖旅游景区七星岩景区和肇庆市包公文化园景区以肇庆
“无废学校”是“无废城市”的重要细胞单位,是培育“无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是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最重要的场所之一,通过学校教育实践来宣传和贯彻“无废”理念,不论是在当下还是面向未来,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广东省内部分地市的教育主管部门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推动辖区内学校加入“无废学校”创建行动,将“无废”理念渗透进校园和课堂,倡导师生践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减量化,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环保节约的生活
在广东中山,工业企业体量大、分布广,仅是在固体废物平台上就登记有14000多家,给环保监管带来了不小挑战。 自启动“无废城市”建设以来,中山智慧赋能,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创新监管手段,大力推行视频监控、电子标签等,构建线上生态环境局,打造了固体废物全过程智慧化监管模式,助力解决医疗废物收处难,工业固体废物监管难等问题,全面提升中山市危险废物治理能力。 数字“天网”,管理更全面 针对企业危险废
笔试现场,选手细心审题、认真作答,开启“最强大脑”竞技模式…… 答辩现场,选手与专家充分交流互动,观点和思维不断碰撞,掀起“头脑交流”风暴…… 2024年11月30日,广东首届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技能“大比武”活动,在中山大学火热开赛。39家在广东省内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排污许可的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共174名技术服务从业人员同台竞技、比武切磋,“秀”出各自的技术服务本领。 首创比武
近日,2024年珠海市“关爱水生动物 共建和谐家园”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暨守护中华白海豚示范学校移交仪式在香洲区第十八小学(以下简称“十八小”)举行,十八小也成为珠海市首个完成共建的“守护中华白海豚示范学校”。 校家社协同育人 在移交仪式上。十八小校长张昭表示,此次与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共建合作,对全方位培育生态文明教育和推进更为紧密、高效、全面的校家社协同育人“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广东省是南方重点集体林区,超过一半的国土面积是森林,超过9成的林地归集体所有。从1981年开展林业“三定”工作开始,经过40余年的深化改革,广东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明晰产权、量化到人、家庭承包、联户合作、规模经营”林改之路,基本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改革目标。据统计,全省森林面积达森林覆盖率53.39%,达全国平均数约两倍,森林蓄积量65740.25万
某市一洗沙场建设的洗沙项目于2020年4月投入生产,现场设置有洗沙生产线一条,沉淀池两个。洗沙设备接水管将含泥浆废水接入沉淀池,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再由抽水泵将废水外排至周边杂草地。该洗沙项目的实际经营者为李某。某市生态环境局经立案调查,认定该洗沙生产项目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列明的“137土砂石、生产开采加工”,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现场检查时,该洗沙场已于2020年4月建成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深化环保设施开放,向公众提供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服务”和《“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相关要求,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石化、电力、钢铁、建材行业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指南。
广州市南沙区一居民来信投诉反映称,位于南沙区环市大道南63号的安捷利番禺电子产业有限公司涉嫌违法排污。据该居民透露,该公司是家高污染电子厂,每天都会排放未处理达标的工业废气。由于该公司离居民区很近,其违法排污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居民苦不堪言。 该居民担心长期下去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恳请相关部门尽快到现场核查,必要时应采取突击检查的方式,依法依规履行监督职责,要求该企业立即
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大潮中,体育赛事作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也逐渐与碳中和的理念紧密相连。2024年12月15日,在广州从化国际赛车场隆重举行的“2024中国人保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新能源汽车运动季”中,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在活动现场向广州领赛体育发展有限公司颁发2024中国人保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新能源汽车运动季赛事碳中和证书,标志着广州市在省内赛车赛事领域首次成功达成碳中和目标,成为省内赛车赛事
2024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也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第一阶段建设发展成效的大考之年。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经过三年的实践与创新,如今规划蓝图逐步变为现实画卷,横琴岛也在守住生态底线的基础上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作为广东省首批碳中和试点示范区,合作区锚定实现“碳中和”目标,着力打造碳中和先行示范的“横琴样板”。 全民行动
在大亚湾核电运营公司(以下简称“大亚湾核电”)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大亚湾核电人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扎实的作风,不断成长为核电机组最坚强的守卫者,为核能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故事分享,讲述一线人员成长 2024年12月10日下午,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奋斗的时光”故事分享会在中广核大厦激
关键词:杂草限高 摘 要:近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了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刘金国作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其中提到,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要求主干道两侧野树杂草留茬限高在10厘米左右,组织群众搞“人草大战”,引发争议。 新华网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可只要“面子”不顾“里子” 主干路两侧反复割草、干净整洁,但村内的背街
近年来,肇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积极探索有效、新颖、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建设模式,以“团队聚人才、项目育人才、人才促发展”思路,组建博士为带头人、硕士为成员的“智汇环境”科研技术团队,加强肇庆生态环境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成效可喜。 党建引领育“头雁” 组建模式有“亮点” 在肇庆市生态环境局会议室里,笔者见到了“智汇环境”团队的核心成员们,第一印象是朝气蓬勃、眼里有光、活力满满。一番交流下来,
年终总结,不仅是对过去一年的回顾与梳理,更是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与展望。今天,让我们通过一组漫画,打开青年干部“四组关键词”。 成长与反思 年终岁未是青年干部回顾与展望的黄金时刻。一年的辛勤耕耘,历经风雨,拥抱挑战,收获颇丰。此刻的青年干部要借此契机,审视自我,规划前程,以期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以更加坚定的步伐,续写辉煌篇章。 责任与担当 青年干部要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不能有“停一停”“歇
在这个信息爆炸、快节奏的时代,青少年与大自然的联系似乎日益疏远。作为一个致力于环境保护的非营利性社会公益团体,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深圳绿源”)希望通过“河流方程式”这个项目,唤醒青少年心中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学会珍惜和守护水环境。 作为深圳绿源核心项目之一,“河流方程式”项目聚焦水资源保护、河流生态恢复,加强青少年环保意识的培养,经过数月耕耘,取得显著成效。 凝聚民间力量 守护河
白天跟着导师们认识砂岩砾岩和动植物,晚上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亮和行星,到乡村民宿体验客家美食和非遗文化……这是“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丹霞山最受欢迎的研学旅行产品,每年吸引着40万公众走进丹山碧水向大自然学习。 丹霞山博物馆门前陈列着60多块牌匾,它们共同构成了丹霞山科普研学的“金字招牌”。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淀,丹霞山先后获得“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全国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
近日,2024年“行在乡村 游在路上”最美自驾路出炉,广东南澳环岛公路与内蒙古中国北疆风景大道达达线、新疆禾木喀纳斯蒙古乡公路和山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一道被评为“2024年最美自驾精品路”,成为全国四条获评线路之一。 春节将至,出行旅游也是很多家庭阖家欢乐、欢度佳节的必备项目之一,那不妨看一看、走一走这四条“最美自驾精品路”,领略一下祖国南北的风景各异,大好河山的壮丽多姿。 广东南澳环岛公路
这是一个正值春天的地方, 到处写满了时间的名字。 青山衬湖水,忘记了棱角。 红鸭逐云,云逐纸鸢。 这里,动物迁徙,人类健康。 轻携式自然 我的眼睛是倒转的镜泊, 阔满绿意。 今年的发顺铁树而下, 滑到湖底。 待海风乍起之时,沙滩与月, 后背与棕榈树发生冲突。 远古的声音缕缕,横过水面, 那些择过的贝,偶得我的耳朵。 所以借这清辉, 回到我指尖上的世界, 点开一抹鲜活
风里灌满海的气息 翻出浪花 砸碎在黄青色的礁石上 天海不再同一色 远处的航船等待归港 人们像傍晚的螃蟹 零零散散地觅食 巨石背后的背风坡 总有阴暗的寄居蟹 悄悄画着美好的一切 (作者系东莞市万江中学学生)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级战略区域,地处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其建设被赋予引领高质量发展、参与全球竞争的使命。然而,区域内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剧,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污染、资源消耗和生态失衡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文化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对塑造生态意识、传播生态价值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岭南文化的现代化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将其独特的生态智慧融入美丽湾区建设中,不仅能塑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