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企业ESG信息披露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力量。本文研究对象为2009—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实证分析ESG信息披露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ESG信息披露对于新质生产力提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融资约束作为企业内部影响机制,在ESG信息披露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中介效应;企业声誉、媒体关注压力作为企业外部影响机制,在ESG信息披露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显示,ESG信息披露对于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中小微企业、实体企业中更为显著。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与海洋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蓝色金融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蓝色金融是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地球表面的 71% 被海洋覆盖,其提供了全球约 60% 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却正遭受海水酸化、过度捕捞、各种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对全球粮食安全、气候调节功能及经济发展构成了直接风险。我国已经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需要加快探索建立蓝色金融体系。本文旨在梳理全球蓝色金融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针对不同地区蓝色金融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中国的实践与挑战,提出未来我国发展蓝色金融的路径建议,为推动中国蓝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摘要:绿色金融政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可持续动能,是加快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绿色金融政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作用及机制。研究表明:绿色金融政策能够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其结果仍然稳健;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绿色金融政策能够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分析显示,绿色金融政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更明显。
摘要;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促进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5—2023年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绿色金融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增加;绿色金融发展对各省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在西部地区以及金融欠发达地区绿色金融发展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绿色金融发展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发展对能源利用效率起促进作用。
摘要:数字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服务模式,在支持农村低收入群体财富积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数字金融赋能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内在机理;深入探讨了数字金融支持农村低收入群体财富积累的实现机制,并结合现实中存在的数字金融科技应用不足、数据共享不充分及风险管控难度大等现实阻滞,提出积极发展数字金融科技、促进数据互联互通及提升风险控制能力等实现路径。研究旨在为数字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助力农村低收入群体实现财富积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摘要: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数字经济与港口供应链的融合是当前港口业的重要发展趋势,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港口供应链正在实现从传统模式向高效化、智能化的转变。为研究数字经济对港口供应链抗风险能力的影响及机理,本文以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和天津港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基准回归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可以显著正向促进港口供应链韧性,在运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内生性检验以及替换核心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数字经济仍然显著正向促进港口供应链韧性。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金融科技水平提升来促进港口供应链韧性的增强。因此,本文认为应结合政府和港口企业的力量,通过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港口企业数字化转型、优化港口供应链产业结构以及提升港口供应链金融科技水平等措施,增强数字经济对港口供应链韧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