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壤作为大气和水体污染的最终受体,在我国工矿业不断发展及废弃物排放量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农田土壤质量呈现逐步减退态势,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峻。当前,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象较为普遍,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农林废弃物生物质作为一种经济实惠且可持续的资源,将其转换为生物炭成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而备受瞩目。生物炭具备丰富的微孔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强大的吸附能力等独特的理化性质,已在土壤
摘要:化肥在保证粮食高产中起到重要作用,但长期、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微生物肥料替代化肥是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植物促生微生物(PGPM)是微生物肥料中的功能微生物,其在植物生长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中产生多种植物激素是PGPM发挥直接促生作用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综述了PGPM产生的植物激素的种类及相应的微生物类群,探讨了这些植物激素的化学结构和在微生物中的主要合成途
摘要:从转录组层面解析草莓组培苗不定根响应羧基化碳纳米管处理的分子机制,以红颜草莓脱毒组培苗不定根为材料,浸入羧基化碳纳米管混悬液中超声处理,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并进行qRT-PCR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发现,有1 531个基因受羧基化碳纳米管处理影响上调,1 979个表达基因下调。GO功能分析发现,DEG主要富集于细胞壁重塑、硫酸盐运输、氧化应激反应等生物过程及DNA合
摘要:谷子(Setaria italica)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较强的抗逆性,而谷子抽穗期是决定农作物品种适应性的重要性状,开展谷子抽穗期相关基因的单倍型变异规律研究,对培育高产高效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NF-Y家族作为一类转录因子,可以与启动子序列中的CCAAT-box结合,同时NF-YA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转录因子。本研究对谷子SiNF-YA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量分析,发现谷子SiN
摘要:油菜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同时也是良好的用地养地作物。为充分利用冬闲田扩种油菜,缓解晚熟粳稻油菜轮作茬口矛盾并筛选肥油兼用油菜品种,选取了江苏省生产上8个代表性油用品种,含4个品种间杂种和4个三系杂交种,连续2年在南京江宁区和南京玄武区2个晚熟粳稻田开展试验,比较不同品种翻压还田时的生物量,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和全氮、全磷、全钾养分累积量。结果表明,在正常肥力投入情况下,品种间杂种的生物
摘要:为研究不同甘薯品种幼苗镉胁迫后的生理变化,通过筛选适宜在镉胁迫下种植的幼苗品种并利用耐镉差异性建立预测甘薯幼苗耐镉性的数学模型。以27个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甘薯幼苗水培,研究450 μmol/L镉胁迫条件下各甘薯叶片的生理响应,结合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进行品种筛选及耐镉性评价。在镉胁迫条件下,参试材料各生理指标含量变化不同,且不同品种甘薯幼苗的耐镉系数
摘要:以大豆品种Williams 82为试验材料,在10%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下,分析不同浓度壳寡糖(COS)溶液(5、25、50、100、200 mg/L)在进行浸种和灌根处理后,对大豆种子的萌发以及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探寻缓解大豆干旱胁迫的最适COS浓度。结果显示,10%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大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种子胚芽长以及幼苗根长较对照明显降低,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摘要:为了研究现有养分专家推荐施肥系统(NE)推荐的施肥量对早籼晚粳模式下水稻产量、养分吸收的特征,获取符合早籼-晚粳模式养分需求特点的推荐施肥参数,借助田间试验,采用裂区处理设计。主处理为品种种植模式处理,分别为早籼晚粳、早籼晚籼;副处理为施肥处理,设农民习惯施肥(FP)、养分专家推荐施肥(NE)、养分专家推荐施肥不施氮肥(NE-N)、养分专家推荐施肥不施磷肥(NE-P)、养分专家推荐施肥不施
摘要:为了研究长江流域棉花不同播期、密度和甲哌调控量对其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最适播期、密度和甲哌施用量,提高棉花产量。于2023年在湖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3个播期5月20日、6月1日、6月10日,3个甲哌施用量180、270、360 g/hm2,3个密度6万、9万、12万株/hm2,研究这3个因素对棉花生育期、产量、纤维品质、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摘要:为探究腐殖酸钾配施生物菌肥对烤烟根系生长能力和上部叶产质量的影响,以云烟87为试验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当地常规施肥为对照(CK),移栽后15 d使用腐殖酸钾45 kg/hm2分别配施7 kg/hm2酶解鱼蛋白(T1)、15 kg/hm2枯草哈茨木霉菌(T2)、45 kg/hm2海藻EM活菌(T3)、112.5 kg/hm2海藻甲壳素精钾(T4),共设置5个处理,探究各处理对根际土壤基
摘要:为了综合评价藜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产多样性,为藜麦种质资源筛选及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对收集的40份藜麦种质资源的15个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对其中7个数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质量性状中花序色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66,花序形状最低,为0.59;数量性状中穗长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4,生育期最低,为1.7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摘要:播期和种植方式是影响水稻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究不同播期和种植方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水稻品种隆科早1号和株两优819为试验材料,设置S1(早稻季)、S2(中稻季)和S3(晚稻季)3个不同的播期,MT(机插)和HT(手栽)2种种植方式,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与食味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稻米品质影响较大,种植方式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较大,但对稻米外观品质和食味品
摘要:为了揭示不同盐浓度胁迫下水稻种子持续性萌发规律及其播后幼苗光合特性的变化。以粤禾丝苗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盐浓度(0、40、80、120、160、200 mmol/L),于发芽盒中进行持续性盐胁迫萌发试验,研究盐胁迫对种子持续萌发的萌发势、萌发率及萌发种子阴干播种后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萌发降低了萌发势和萌发率,降幅均随持续萌发次数增加而增加;盐浓度的增加导致第1、3批次试验
摘要:为探究外源色氨酸(Trp)对低氮水平下大豆幼苗的影响,以低氮敏感型大豆品种黑农62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培养,在低氮水平下,于V1期进行Trp叶面喷施处理,Trp设置6个浓度:0、100、200、300、400、500 mg/L,处理6 d后,进行大豆光合特性、氮同化和抗氧化系统的测定分析,针对不同浓度Trp对低氮水平下大豆生长及生理的影响开展研究,并筛选出提高大豆低氮耐受性的Trp最适浓度
摘要:盐渍化土壤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筛选耐盐作物品种是有效利用盐渍化土地的重要途径。以5份不同的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盐胁迫试验初步筛选出耐盐性较好的品系YC-1、YC-3及YC-4,并将这些品系种植于山西南部盐碱地块中,研究油菜收获后对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中的Na+含量、pH值及全盐含量。采用相关性、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法,对3个品系在盐碱地
摘要:为系统评价4个云诱系列热带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的诱导和加倍效果,为热带亚热带地区玉米双单倍体技术的规模化运用提供新的诱导系和理论依据,以13份温热玉米杂交种为母本、4个云诱系列热带玉米单倍体诱导系为父本,进行杂交诱导和加倍试验,对4个诱导系的诱导率、标记鉴定准确率、单穗平均单倍体粒数及14份单倍体材料自然加倍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诱导系的诱导率和标记鉴定准确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云诱一号的平
摘要:为探讨湘西烟区高硫苷油菜用作绿肥的最适宜翻压时期和翻压量,以湘烟7号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冬季休闲为对照处理(CK),主区因素为高硫苷油菜翻压时期,设置抽薹期(T1)、初花期(T2)、盛花期(T3)3个水平,副区因素为高硫苷油菜翻压量,设置10 000 kg/hm2(Y1)、20 000 kg/hm2(Y2)、30 000 kg/hm2(Y3)3个水平,分析植烟地高硫苷油
摘要:在土壤表面覆盖秸秆、薄膜等可以控制土壤理化性质,使之朝着增加农作物产出的方向发展。这种种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农田利用自然降水的效率,增强保墒能力,演化出多种栽培模式。然而,已有研究未能充分比较多种栽培模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限制了试验结果应用于旱区雨养小麦集雨保墒和高产稳产等方面的研究。以渭北旱塬区雨养小麦为研究对象,设计传统栽培模式(T)、秸秆覆盖(SM)、地膜覆盖(PM)、裸露垄沟(BRF
摘要:为探究干旱胁迫对花生萌发的影响以及不同花生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通过室内培养皿发芽试验,以水发芽为对照,以17.5% PEG发芽为处理,调查花生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和胚轴长,研究干旱对花生萌发期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15个花生品种萌芽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后,绝大部分花生品种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与对照相比均有所下降,与对照相比,H06的发芽势和
摘要:为改良板结土壤、改善烟叶品质,以云烟87为试验品种,进行了为期2年(2022—2023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稀释倍数(300、500、700倍)下鱼蛋白稀释液对板结土壤理化性质、烤烟根系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着鱼蛋白浓度的增加,板结土壤的理化性状得到明显改善,表现为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含水量以及养分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增加,其中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的增幅大于
摘要:为明确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品质影响的长期效应,于2011—2021年开展了持续11年的定位试验,设不施肥、常规施肥、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的配方施肥4个处理,分析了2020—2021年各处理下的稻谷产量及品质变化。与常规施肥相比,长期定位配方施肥及增施有机肥处理平均使水稻理产分别显著增加15.5%、46.8%。前者主要得益于单位面积穗数增加(23.6%),而后者继续增产则得益于每穗粒数增多(2
摘要:以普通油酸高油品种HFLS与高油酸品种(系)花育665、花育668和FB4为亲本配置杂交组合,通过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分析4个组合F2代群体的花生含油量、蛋白质、脂肪酸含量等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显示,大部分组合的F2代群体在不同生化品质性状上均表现出广泛的遗传变异,其中含油量、蛋白质、长链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小,在4.1%~10.4%之间;油酸、棕榈酸、不饱和脂
摘要:为筛选适合沧州地区种植的耐低氮谷子品种,并初步建立谷子耐低氮性的综合评价方法。以40份来自不同生态区的谷子为材料,进行苗期低氮胁迫试验,设置正常氮浓度(5 mmol/L)和低氮浓度(0.1 mmol/L)2个处理水平,蛭石为介质,用霍格兰德营养液进行苗期培养。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地上部各指标值均降低,具体表现为苗高降低26.59%,绿叶数减少14.97%,倒二叶长度缩短35.87%,地上
摘要:为开发新型生物农药储备生防菌资源,研究了生防链霉菌17-7的生理生化功能。通过Ashby无氮培养基选择培养法、溶磷圈法、Nessler,s试剂显色法、CAS平板检测法、Salkowski比色法定性检测该菌株的固氮能力、溶磷能力、产氨能力、产铁载体能力和产吲哚乙酸能力;在CAS平板检测法定性检测基础上,使用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通过CAS检测液显色反应测定D630 nm,代入标准曲线,计算发酵液
摘要:赤星病是发病较为严重的烟草病害之一,其主要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链格孢菌产生的毒素是引发链格孢菌侵染烟草的重要因子之一,为探讨不同抗性烟草品种抗病相关生理指标对链格孢菌粗毒素胁迫的响应,以易感烟草品种NC82和抗病烟草品种净叶黄(JYH)为试验材料,研究链格孢菌粗毒素处理对烟叶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几丁质酶活性、β-1,3-葡
摘要:神农香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var.aromaticum)为菊科短日照植物,对光周期的变化较为敏感。以在苏州地区引种的神农香菊为试验材料,以在日光温室中自然生长的神农香菊为对照(CK),设置如下3个光周期处理:S8处理(光—暗周期为8 h—16 h)、S10处理(光—暗周期为10 h—12 h)、S12处理(光—暗周期为12 h—12 h),研究不同光照时间对神农
摘要:检索英国皇家园艺学会(RHS)兰花登录情况并记录26个野生石斛的育种情况,对 26份代表野生石斛种质资源的23个表型性状进行相关计算,并对主成分分析得到的重要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了解不同石斛的表型多样性及组间亲缘关系,评估石斛兰原生种的育种潜力。结果表明,截至2023年12月,26种石斛原生种作亲本的杂交种登录总数量为74个,组内杂交种45个,组间杂交种29个。26个石斛供试材料的变异系数(
摘要:为揭示西北干旱地区酿酒葡萄的蒸腾耗水规律,为科学节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以6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采用包裹式茎流计和小型气象站对“厂”字形和龙干形2种整形方式下赤霞珠茎流速率和周围环境因子进行观测。主要对不同天气状况、不同整形方式、不同发育期、不同月份、灌水前后、雨天前后的茎流速率变化规律以及茎流速率与光合特性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酿酒葡萄赤霞珠的“厂”字形整形方式的茎流速
摘要:为缓解文冠果雨季涝害,通过不同时期对文冠果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明确褪黑素对文冠果幼苗耐涝能力的作用及适宜浓度和喷施时间。以当年生文冠果实生苗为试材,对其进行人工模拟淹水胁迫,在淹水胁迫前20 d、10 d、10 h和淹水胁迫24 h后4个时间段,对叶面喷施不同浓度褪黑素(0、150、200、250、300、350 μmol/L),通过测定文冠果幼苗地上部分生物量、苗高增长量、地径增
摘要:为探究镉(Cd)胁迫下不同辣椒品种根部抗氧化响应及Cd的固持分布情况,以辣椒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试验,分析不同Cd浓度(0、0.5、2.0 mg/L)胁迫下辣椒生长发育与不同胁迫时间(0.5、1、3、7 d)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以及亚细胞、细胞壁多糖组分中Cd含量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与CK相比,用2.0 mg/L Cd处理7 d后,辣研101的根长、茎粗、株高、根系生物量分别减少了33
摘要: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经典兔黏液瘤病毒(MYXV)和重组兔黏液瘤病毒(ha-MYXV)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能同时检出ha-MYXV和MYXV病原的快速、简单且敏感性较高的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临床检测方法。结果显示,稀释度为1×107~1×103 拷贝/μL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1.00;该方法对MYXV和ha-MYXV具
摘要:为研究导致河南省某养殖场大口黑鲈皮肤溃烂并死亡的病因并从中分离优势感染菌株,从中获取大口黑鲈爆发该病的试验数据,达到预防与治疗的的目的。首先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排除寄生虫病和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排除之后在患病大口黑鲈的肝脏和脾脏中,分离出1株优势菌株NY22101804,经过形态观察与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分析和检测菌液16S rDNA基因序列并比对构建进化树分析,确认菌株类型,再通过
摘要:为明确抗黑胫病红花大金元适宜采收成熟度,以抗黑胫病红花大金元为材料,设置ST1(提前4 d采收)、ST2(当地正常采收)、ST3(延迟4 d采收)、ST4(延迟8 d采收)4个成熟度处理,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田间鲜烟叶的外观特征、SPAD值、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及代谢组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迟,烟叶外观由绿变黄,成熟斑增多,SPAD值逐渐降低,在烟叶开始成熟落黄时,富集在植物激素
摘要:采用40-90种植方式,在相同施肥量的前提下,进行玉米秸秆离田、碎混、翻埋、覆盖、焚烧5种不同还田方式处理,并开展不同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微生物均产生显著影响。3年连续种植还田下,覆盖还田方式的玉米总产量高于其他还田处理。但在2022年降水量及时间满足玉米生长的条件下,翻埋、离田、焚烧处理方式的玉米产量高于覆盖处理。除离田和焚烧还
摘要:畜禽粪便还田深刻影响着土壤质量,而土壤酶活性是反映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指标,阐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畜禽粪便的科学还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河南省焦作市某畜禽粪便还田区为研究区,采集了粪便还田区与对照点的根际土和非根际土,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分析了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季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对照点相比,牛粪还田区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和非根
摘要:从锡矿山优势植物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耐锑根际促生菌A-73-1,对该菌株的菌落形态进行观察,分析该菌株在锑胁迫下的潜在促生能力,同时通过种子萌发试验,探究锑胁迫下该菌株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合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测序,鉴定该菌株为好氧革兰氏阴性菌,属贪铜菌 (Cupriavidus metalliduran)。 菌株IA
摘要:农村产业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江苏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产业融合水平,为园区提档升级提供科学建议。选取30个评价指标,建立包括目标层、项目层、因子层的农村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项目层中农业产业化权重值最高,因子层中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覆盖率权重值最高。从评价结果来看,10个示范园区产业融合水平呈现稳步提升趋势,其中泰州市泰兴市、宿迁市泗阳县、苏州市吴中区、淮安市淮安区的评价综
摘要:海外引智工作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重要成果产出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一直是科研机构开展国际合作和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国际关系格局深刻变化及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海外引智工作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为进一步提升科技人才队伍国际化水平,夯实人才强院和高水平国际化现代科研院所建设基础,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中英文问卷调查、实地和线上调研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从项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