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乡村建设运动史的读者都知道,1923年由陶行知、晏阳初等人成立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为挽救近代以来中国农村出现的“乡村危机”,从“愚、穷、弱、私”四个维度积极投身于乡村运动之中。譬如,1926年秋,晏阳初以翟城村为基地,将河北定县作为“华北实验区”,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不幸的是,1937年7月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定县实验因此而停顿。1939年,“平教会”从长沙转移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2020年5月和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在山西考察调研,强调山西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 追寻商圣足迹,弘扬晋商精
1939年12月初,阎锡山发动了“十二月事变”。为贯彻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方针,巩固平顺抗日根据地,中共平顺县委根据中共太南地委决定,于12月30日夜,各救亡团体配合八路军某部,一举摧毁了平顺县国民政府,逮捕了平顺县国民政府县长郝效儒、秘书温浚、财政科长袁绍宏、一科长李谷昌、地方公款局长白佩、教育科科员苏璧臣等人,并于1940年1月13日,宣告成立平顺县抗日民主政府,平顺县成为晋东南建立抗日民
先父赵克讱,字子言,号潜斋、拙翁、拙老人等,生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卒于1986年,山西太谷人,为著名书法家赵铁山之子。 坎坷生平 我赵氏先祖数辈皆读书兼经商,治家以严肃著称。祖辈谨守遗范,家庭肃穆。父亲幼秉庭训,未敢逾越。姑母赵克薇曾对我讲,父亲幼时学习很好,不贪玩,记忆力颇佳,书法早慧,克绍箕裘,家中藏书四万余册,父亲终日潜心耕读。祖父铁山公和四祖父渔山公都很看重他。 赵子
在这个“青山与绿水”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里,有关大烟囱的笔迹越来越淡,但山西电网人并没有让过往的一切付出与承受被忽略。 2024年5月,在太原南肖墙12号的办公院落里,一根与探寻光明故事相连的烟囱披上了防尘绿衣,根根经纬交错的钢管脚手架,交织出几何的图形攀上了烟囱之巅,地面上五颜六色的安全帽在阳光下跃动着,修葺加固烟囱的步伐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蹒跚起步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山西商务
邓明阁(1934—2023),山西平遥人。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金石书画,1953年毕业于山西太谷师范学校,1959年从平遥调至山西省展览馆工作至退休,系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书法行、楷以北朝体为本,篆书取法金文,隶书宗汉碑,融篆、隶、魏于一体。所作苍劲古拙,凝重而畅达。篆刻师宗秦汉,入古出新,另具风貌。作品及传略被收入《当代书法名家作品选》《中国古今书家辞典》《中国当代篆刻家大辞典》等数十种辞书。出
抗战时期的太行山剧团演出结束后合影留念 在艰苦、残酷的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支活跃在太行山区的八路军文艺劲旅——太行山剧团,它承担着宣传抗日救国、鼓舞军民斗志等任务。那个时期,太行山剧团这个名字,是誉满太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在太行山剧团里,有一对一起参加革命并在太行山剧团里首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姐妹花:章文儒和章杰儒。从姓名上看,她们似乎是同胞姐妹,实则却是非血亲关系,她们各自的身
山西阳城文庙,亦名孔圣庙,坐落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城东南隅,坐北朝南,是一座供奉、祭祀儒学始祖孔子的县级文庙,也是旧时阳城县最高学府。明清两代阳城县儒学管理机构就设在此,负责县域之内的书院运行、生员管理及儒学教育,县衙内的教谕和训导在此理事。 阳城文庙鸟瞰 据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阳城县志》记载,文庙始建于宋代,明洪武四年(1371年)县令李芾重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曹于汴(1558—1634),明代山西解州安邑县(今运城市盐湖区)人,字自梁,号贞予。万历进士,历任淮安府推官、吏科给事中、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左都御史等,去世后追赠太子太保。在明代后期的官场上,曹于汴以直言敢谏、志行高洁、风节凛然著称。 山西解元 曹于汴自幼聪颖,少年读书时,见到明代河东大儒薛瑄、心学大师王阳明两位圣贤的语录,便认为圣贤之事,人人都能做到,于是就刻了一块吊牌,上面写着“谨
青边口是明长城宣府镇的关隘之一,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东望山乡青边口村,毗邻张家口市崇礼区。 在明长城“九边”的体系里,青边口隶属于宣府巡道分辖中路,而中路又是宣府镇的命脉所在。明《宣大山西三镇图说》记载:“本路在镇城之北,依山为边,盖镇城北面之藩篱也。自东胜、兴和废,弃地二百余里,故今分地与虏止隔一墙,而墙非高坚可登陴拒堵者。未款前,散夷时且逾之邀行旅矣,大举入犯固倏忽甚易也。本路参将驻
1929年旅津山西商人在估衣街山西会馆关圣戏楼院前合影 清代乾嘉时期是晋商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天津的晋商实力十分雄厚,人数也十分可观。他们在天津城内建起了两座山西会馆:一座位于河东粮店街,建成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初名“晋都会馆”,嘉庆十一年(1806年)改建为“山西会馆”;另一座位于北门外估衣街,建成于道光九年(1829年)。粮店街山西会馆和估衣街山西会馆虽然都是晋商所创建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西南东阳镇的南庄村,乃闻名三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根架火之乡”。该村地处三县交界,东邻太谷区小常村,南至太谷区胡村镇敦坊村,西接清徐县李青、杨李青村,北达清徐县大常村,只东北面和榆次区西范村地界相连,距离榆次城区近三十公里。 吕全福宅院 榆次民间流传着“宁舍大常一镇,不舍南庄一村”的说法。历史上,南庄村的耕地面积超过周围村庄,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时,析清源
被梁启超称道的“清初六大师”,除傅山先生之外,均在生前即刊刻著述行世,《霜红龛集》则是在傅山先生离世63年后的乾隆十二年(1747年)才由张耀先收集整理刊刻而成。傅山生前,也仅有顺治十八年(1661年)前的206首诗作收录于戴廷栻刊刻的《晋四人诗》,名曰《霜红龛诗略》。乾隆十二年(1747年)在江苏宜兴刻成的《霜红龛集》,世称“张本”,收入各类诗712首,同时收入赞28篇、赋5篇、文53篇,附录诸
《甲骨文合集》第6341版 我注意到,在先秦典籍中,“举”有多次用为祭祀之名的例子。《周礼·天官·膳夫》:“王日一举。”郑注:“杀牲盛馔曰举。”《诗·大雅·云汉》:“靡神不举,靡爱斯牲。”《礼记·王制》:“山川神祇有不举者,为不敬。”“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然后天子食,日举以乐。”等等。在包山楚简中也发现
自省堂(梅山会议厅) 山西督军府旧址由西路和东路两组院落建筑群组成,现存建筑除西路门楼和东路玉堂春建于清代外,其余均为民国时期所建。此外,旧址内还保存有清代和民国年间石碑5通和碣1方,并有古树名木多株。梅山钟楼位于督军府西路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建筑群的最北侧。钟楼建在梅山之上,是山西督军府旧址建筑群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督军府众多标志性建筑群中最高耸独立最具特点的建筑之一。钟楼上有自鸣钟,
在华夏大地的千年文化底蕴中,流淌着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它跨越时空,历经风雨,却依旧鲜活如初,这便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然而,非遗却承载着世代匠人的智慧与情感,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民间扎根生长。它们与现代生活相互融合,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中,山西绛县清端小米醋酿制技艺便以其独特的工艺而名噪八方。 最早接触小米醋是小时候,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