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分组化作为数量感知重要策略之一, 具有感数和计数的特征, 影响个体的算术能力。尽管已有研究表明知觉分组与数量感知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多从空间或时间各自单向关系考察数量感知的分组化现象, 忽视了知觉分组的内外部线索以及共享相同量级系统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维度在数量感知分组化策略中产生的作用, 且分组化策略的心理−生理机制迄今尚不清楚。在前期研究基础上, 本研究以知觉分组为切入点, 拟综合采
摘 要 情绪调节灵活性具有帮助个体适应生活环境的功能, 灵活性不足是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个体应对不同情境和目标的转换能力低下是导致灵活性不足的关键, 但是基于策略与认知功能的传统训练方式在解决转换困难方面收效甚微。因此, 本研究从“目标−情境−整合”三个维度来制定任务转换训练方案, 探究不同的转换方式对情绪调节灵活性的影响机制:1)考察目标规则主导的训练对情绪调节灵活性
摘 要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神经性发育障碍, 核心特征之一是社会性交流困难, 该症状背后的机制长期以来尚不清楚。理解自我是理解他人的基础, 自我是社会认知的核心, 自我加工异常可能是ASD社会性交流障碍的关键原因。鉴于此, 本研究以拥有感为切入点, 通过自我加工系列实验, 结合行为、眼动、皮肤电和脑电等多模态数据, 探索ASD行为和
摘 要 发展智慧养老是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举措, 既能缓解社会养老压力, 又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然而, 当前智慧养老系统的应用仍面临老年人接受度较低、交互效能较低、信任度较低、责任分配不明晰等一系列问题。因此, 本研究旨在从用户需求、交互行为、人机信任、人机责任多层次构建老年用户与智能系统人机共融的理论框架, 深入探究用户特征、系统属性、情境因素对人机共融的影响机理。本研究在
摘 要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扩张, 多样化的人工智能(AI)服务应运而生。然而, 关于AI服务对消费者道德行为影响的研究尚显不足。本研究将道德心理学的理论引入AI服务营销领域, 旨在探讨AI服务对消费者道德行为的双刃剑影响及其心理机制和作用边界。研究从三方面展开: 第一, 依据道德双元性理论, 系统区分了AI服务对消费者倡导性道德行为和禁止性道德行为的差异化影响。第二, 基于道德判断双加工理
摘 要 网络化心理干预近年来逐渐应用于改善丧亲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 系统考察其干预效果及其调节因素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这项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与筛选, 选取了47个丧亲人群网络化心理干预研究, 其中19项随机对照试验满足了元分析标准(N = 1222), 元分析共包括68个效应值。结果发现, 干预对总体心理健康的效应达到显著的中等水平(g = 0.54; 95% CI = [0.39, 0.70]
摘 要 权力接近−抑制行为理论是解释权力和行为关系的重要理论, 但应用该理论的实证研究却存在与理论相矛盾的结论。通过对2003~2023年探索权力与接近和抑制行为关系的154篇文献、245个实证样本的261个效应值的元分析整合, 本研究检验了权力与接近−抑制行为关系的双刃剑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 以期解释以往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结果显示权力与接近−抑制行为的关系具有双刃剑效应, 客观权力既会通
摘 要 在语言表型与神经机制之间寻找对应关系, 即所谓的映射问题(the mapping problem), 是当前研究的一大热点。其中, 句法解析的神经机制尤具挑战性, 这涉及到如何在神经活动中识别出对应于句法结构构建的过程, 是人类语言能力之谜破题的关键。近期神经振荡活动的相关研究不仅为句法解析过程中句法加工的心理现实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也展示了利用神经振荡来阐释句法解析过程的神经编码活动
摘 要 挑食是儿童营养不均衡的关键因素, 应在儿童早期予以干预。挑食不仅受到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 还和认知有关。挑食概念的三大要点是膳食结构缺乏多样性、对陌生食物排斥以及产生负面影响。儿童挑食行为的发展随年龄的增长先上升后下降。研究发现, 儿童的感官特征、对食物的心理表征以及对奖惩的敏感度都和其挑食倾向密切相关。未来研究可以关注听觉、多感官通道的整合、信息加工偏向对儿童挑食行为的影响。此
摘 要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老年人是痴呆的高危人群, 然而其大脑仍具有可塑性。基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的训练干预有助于延缓MCI向痴呆的进展。VR训练能够改善MCI老年人的整体认知功能, 特别是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 其干预效果受到沉浸程度、训练形式和任务内容等因素的影响。VR训练提高了MCI老年人大脑神
摘 要 癌症发病率的持续上升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及早参加癌症筛查是实现癌症早诊早治的关键环节。传统的以健康宣教为主的癌症筛查干预策略较少考虑到人们在癌症筛查决策中的“非理性因素”, 因此仍有很多人未能及早参加癌症筛查。行为科学的发展为助推癌症筛查提供了启发。根据助推策略是否涉及反思性思维和面向的对象为划分标准, 可将癌症筛查的助推策略分为通过系统1助推癌症筛查接受者和提供者的干
摘 要 价值观冲突是指个体之间由于不同的价值观念而产生的相互否定和竞争现象。在当前心理学领域的实证研究中, 价值观冲突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价值观念或身份无法兼容而引发的长期冲突, 另一类是由价值两难选择任务引发的即时冲突。这两类冲突都可能导致一系列消极的心理影响, 例如增加压力感知、焦虑水平和心理紧张度。研究者主要从价值观背后的动机对立性和自我概念完整性的威胁感知两个方面, 来解释价值观冲突
摘 要 虽然标准化的工业产品已经成为市场主流, 但手工制作的产品却意外地受到消费者热捧。然而有关手工制作的文献零散分布于管理学、艺术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结论之间也存在矛盾, 难以解释新技术赋能下手工制作的新兴现象。现有手工制作效应的理论框架主要围绕手工制作的定义、分类及其影响展开; 手工制作效应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感知自然、感知独特、感知质量、感知努力、感知“爱”和心理所有权; 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