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梳理我国地震监测站网建设运行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分析监测站网现代化发展趋势,进而对标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新要求,从新发展理念思考并提出我国地震监测站网升级换代的措施建议,并详述在国家巨灾防范工程实施中的设计实现。
摘要为了更好地分析填海造陆区的地震场地效应,为工程建设抗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天津市东疆港填海造陆区为例,利用一体化短周期流动地震计采集场地的地脉动噪声,基于噪声水平和垂直向谱比法(H/V谱比法),通过26d固定点位的长时间观测采集场地地脉动噪声,分析了研究场地H/V曲线峰值的一致性。基于固定点位的观测经验,利用卓越频率和深度的转换关系式,通过H/V曲线数据归一化处理得出测线归一化处理剖面图。分析得出东疆港填海造陆区下低频段有不稳定的H/V峰值,推测在浅层存在吹填土的弱波阻抗界面,在 50~200m 深度附近存在较为明显的软沉积界面,场地卓越频率在 0.6~1.6Hz 之间,具有 1.96~3.99 倍的放大倍数下限。本文可对东疆港填海造陆区的场地效应估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乌拉特后旗地区位于阿拉善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和燕山地块的交界处,其地震活动受到构造应力场变化的影响,与中强地震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自2022年10月以来,该地区的小震活动显著增强,超出背景水平。本文选取的地震窗口位于乌拉特后旗地区,以地震窗内2.0级以上地震在180d内的累计频次作为开窗指标,目标地震为鄂尔多斯地块西北缘的5.0级以上地震,并以 R 值作为预测效能的评估参数。通过考察 R 值在预测窗长-阈值的二维参数空间内的分布,确定R值最高值对应的预测窗长和阈值作为预测规则。结果表明,R值最高为0.43,最终确定的预测窗长为 200d. 报警阈值为8次。在此规则下,地震频次开窗预测指标显示出良好的预测效果和较高的可信度。
摘要定点形变数据的同震响应识别目前主要依靠人工拣选,尚未见有自动检测方法投入应用。本文提出专门针对定点形变数据的同震响应检测深度学习模型,该模型用于在单台VP宽频带倾斜仪秒数据上快速准确地检测同震响应信号。使用迁移学习技术构建模型,引入3种代表性测震数据地震检测预训练模型作为特征提取器,将其在测震数据上地震检测的知识和能力迁移到定点形变数据上,设计和调整了配套的数据转换器和分类器。真实观测数据上的测试表明模型具备良好的检测性能,在蓟县台连续数据上的应用证明模型不仅能够检测出人工记录的所有同震响应事件,还能够发现更多人工未能识别的事件,精确率不低于 75% ,检测效率、检测能力和一致性相比传统人工处理有了很大的提升。
摘要地震记录中的长周期低频波蕴含地壳应力状态调整与介质力学性质的关键信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但长期受限于系统观测实例的匮乏。固体潮作为地球物理天然的、稳定的长周期信号源,其记录能力是评估仪器低频响应性能的关键指标。本文依托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在崇礼地震台建设的低噪声超宽带基准站,利用其部署的TrillumHorizon360超宽频带地震计在2024年12月的连续观测数据,系统评估了该仪器对固体潮信号的记录能力。结果表明:该仪器能够清晰地记录到固体潮,观测曲线与理论固体潮一致性较好,与同台址的形变倾斜观测也有比较好的对应关系,充分印证了崇礼台优越的观测环境,从而分析证明了TrilliumHorizon 360地震计具备优异的超低频长周期信号观测能力。对地球震动产生的长周期信号的记录、研究有较好的意义。
摘要以德宏法帕井静水位观测数据及所记录到的同震响应事件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德宏法帕井静水位观测数据运行情况、潮汐因子、观测精度及同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德宏法帕井静水位固体潮日变形态清晰,变化形态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日波和半日波,潮汐响应能力较强,观测资料精度较高;该井对大震具有较强的响应能力,德宏法帕井静水位对不同地震表现出不同的同震响应形态,主要以震荡型为主;该井水位的同震响应变化幅度一般与井震距成负相关,与震级成正相关;同震响应时间与井震距成正相关。最后综合分析了前人对水位同震响应特征的机理研究,并结合德宏法帕井具体情况对其相关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摘要近年来铜陵地区发生了多起不明声响事件,声响对构建物产生较大振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本文通过使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非天然地震研究室研发的地震事件分类识别系统(SERS),对铜陵地区不明声响进行时频分析。通过SERS,把不明声响与铜陵地区天然地震、矿爆以及一起化工厂爆炸事件做时频数据、波形特点的对比分析,初步判断不明声响来源于地面或地面以上。结合走访调研,梳理排查,不明声响发生时市内未有爆炸、地质灾害或者其他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综合判断不明声响事件排除由地面(或地表)人为活动造成。本文使用 SERS中的时频分析方法对铜陵地区不明声响进行分析,可为研究其他非天然地震提供参考。
摘要选取元谋地震台2008—2024年的地下流体观测数据,采用与正常观测数据对比分析的方法,梳理出4类干扰类型,分别是观测技术系统故障、场地环境干扰、人为因素干扰及其他各种偶然因素引起的干扰。选取2010年1月1日—2023年7月9日水温和水位日均值数据,2016年5月18日—2023年7月9日气汞日均值数据和2017年12月14日—2023年7月9日气氢日均值数据进行预报效能分析,采用阈值法、速率差分法、趋势转折法及破年变探测法对元谋地震台地下流体观测资料进行预报效能 R 值计算。结果显示:水温、水位和气氢用4种方法计算出的R值均大于0,说明具有预测意义;速率差分法计算出的水温预报效能 R>R0 ,说明具有显著预测意义;气汞用4种方法计算出的 R 值均小于0,说明气汞无有效预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