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两千年前的采诗官在木铎声中收集的先祖的美感之源。赋比兴的成熟,拓展想象,催生情感,一朵朵思维的浪花耀眼生光;淑女形象,古典情结,凝聚成一块块富有意味的礁石,屹立成林,璀璨生花,穿越了浩浩时空流淌至今,依然保存着最初的冰雪气质。当纯净的心灵悠然沉淀在这湾文字的河流时,你可曾真切地沐浴了经典的芬芳? 赏读1 横穿《诗经》的河流 洪 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
学习文言虚词,我们首先要准确把握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其次要掌握有关虚词的推断方法。这里的文言虚词,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因为部分文言词语既有虚词性质,又有实词性质,其意义也包含虚指意义和实质意义两方面。我们在掌握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时,尤其要掌握常考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虚”“实”并重,打牢坚实的基础。 典例详析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也。(判断句的标志。)幼聪敏,年数岁,诵左思《
经典呈现 秋天·秋天 张晓风 满山的牵牛藤起伏,紫色的小浪花一直冲击到我的窗前才猛然收势。 阳光是耀眼的白,像锡,像许多发光的金属。是哪个聪明的古人想起来以木像春而以金像秋的?我们喜欢木的青绿,但我们怎能不钦仰金属的灿白。 对了,就是这灿白,闭着眼睛也能感到的。在云里,在芦苇上,在满山的翠竹上,在满谷的长风里,这样乱扑扑地压了下来。 在我们的城市里,夏季上演得太长,秋色就不免出场得晚些
“武举”是古代通过武艺来选拔人才的考试,起于唐代。据《新唐书》“选举制”记载:“长安二年(702年),始置武举。”宋代时武举考试程序已趋于完善。据《宋会要辑稿》“选举”记载:武举包括比试、解试、省试、殿试四级考试;在考试内容上,则有武艺和程文两项。元代没有武举考试,《续文献通考》“武举”记载:“元代不设武举,专事承袭。”明代武举初设乡试、会试。据《明史》记载:武殿试始于崇祯四年(1631年),崇祯
节日习俗 秋已逝,冬将至。立冬是24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立,建始也。立冬,冬之始也,万物收藏。立冬过后,天会明显黑得更早。相传,古人在这个季节里多用占卜的方法来看整个冬天的冷暖。古人认为“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如果立冬当日是晴天,整个冬天都会寒冷;如果立冬当日是阴雨天,那么将是个暖冬。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时,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这个时节是农耕社会的一个重要
主题阐释 美丽的大自然不仅仅带给我们视觉上的享受,更给予我们心灵上的慰藉。静观自然,于一花一叶中体验妙趣;走近自然,于一山一水中感受智慧;保护自然,于一取一用中彰显情怀。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品读自然,感悟自然,保护自然,努力创造出别样的美丽。 素材例说 一、听听总书记怎么说 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节选) 习近平 我们应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
预测道点阐释 “青年担当”是高中作文中常见的主题,是对高中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考查。这里“青年”可以分两层含义进行解读,一是风华正茂的“我们”,正青春,正当年;二是具体时代中的青年,要把握当代属性,当代任务。“担当”可替换为“责任”“使命”等词汇,是青年基于时代风貌,对志向的书写,对远大前程的刻画。 在教材中,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表现出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乐
文题速递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培根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然而,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黑塞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 ——〔清
半亩方塘,几许淤泥,一株青莲玉立,素雅自持,净而无泥,暗香浮动,月影黄昏。莲生泥中而不染,养的是莲心;生活艰难而读诗,寻的是诗意。不如做一个王尔德口中的人,“总有人在阴沟里仰望星空”,在艰难生活里,种一株净植青莲,养一颗灵动诗心。 自古皆如此,“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温饱尚未解决时,许多人都去奋力找寻口腹食粮,很少有人能够在途中停下,去看新土嫩叶中的春天,去寻浩荡繁星中的道德律。他
望着书桌上那一盘柿子,我的眼前似乎弥漫了一片热闹的红,红得醉人,红得朦胧,似雾般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 去年十月随父母回乡下,因为离得近,也为了能嗅一嗅泥土的气息,我们便选择了步行。沿着田埂走了几里地之后,终于看到了村口那棵柿子树,稀稀落落地挂着几个“红灯笼”。它好似一直在远远地眺望,等待着我们的归来。走近一看才发现,大部分柿子早已坠落在地,腐烂或被别人踩烂。 依稀记得童年住在老家,各家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