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一所大学,党委领导和校长的教育思想、一言一行会影响校风、学风,一代接着一代,从而形成了一所大学的传统,关系到学校的兴衰。到现在,人们为什么常常提起和怀念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许崇清、柯麟诸位校长?这是由于他们的教育思想和高尚品德,春风化雨,熏陶和影响了整个学府。这些大学里的掌舵人,为祖国教育的振兴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余生也晚,1952年考进中山大学时,校长正是许崇清教授,副校长兼
话说从头。1995年秋,我来到中山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入学后第一件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是在《羊城晚报》上看到时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黄师天骥先生的专访。我们那一代学子似乎个个充满学术情怀,报到第一天同学们讨论的竟然是硕士毕业后考谁的博士,因此对黄师的报道格外关注。尽管如此,我当时也完全没有想过要考黄师的博士,因为我从外省外系考入,对古代文学界相当陌生,连黄师都是入学后听室友韦中华同学介绍才知
1941年,庄学本在重庆、成都、雅安三地举办了影响极大的西康影展,“观众之多,为过去任何展览会所不及”。民族学家、中国早期边疆研究者、金陵大学教授徐益棠盛赞庄学本“起初仅仅是一位摄影家,后来变成了一位专门的旅行家,现在却已成为边疆的研究者,或者可以说是民族学的研究者了”。可是其后几年,庄学本却远离了他历经艰辛才到达的领域。 1942年,庄学本以股东的身份加入康藏贸易公司,该公司成立于同年8月,总
一 回头来看,“亚洲三部曲”写于一个充满希望的黄金年代。那时候的许多年轻人似乎并不太担心自己未来的就业、生活和家庭。他们甚至在还没有从学校毕业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趁着假期匆匆赶往远方,去体验另一种未知的生活。 的确,那时候的中国人还并不富裕,年轻人更愿意选择搭车、徒步、骑自行车、坐绿皮火车、住青年旅舍这样的方式,用更少的钱去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风景,体验更多的生活,交更多的朋友。他们甚至也没有
1925年10月,上海印行了一本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著作——《经济侵略下之中国》,结果不到一个月即告售罄。是年11月再版,不到三个月又热销一空。次年3月,该书修订后的第三版由上海光华书局发行,及至1929年,该书已印行到第六版。当时有家境贫困的进步青年不惜变卖随身物品,只为合买一本《经济侵略下之中国》阅读。 漆树芬,号南薰,1892年出生在今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的一户书香门第。辛亥革命时期,青年漆树
一 1831年,魏源父亲病逝,魏源请假回家丁忧守制,之后参加会试未中,便入两江总督陶澍幕中,并与陶澍在南京龙蟠里比邻而居,过从甚密。魏源写下《湖广水利论》,认为水灾不断的原因在于人与水争地,应退耕还湖;又辅助陶澍在淮北改革盐政,推行票盐制,即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盐票卖盐,借此废除原来垄断专卖的引商制。魏源自己也“近水楼台先得月”带头做起了盐票买卖,刚开始因为他是一介书生,不谙世事,亏本不少,后来他找
唐璆(1873—1928),湖南省武冈县高沙镇(今属洞口县)人,蔡锷好友。早年在家乡组织反清武装起义,事败流亡日本,入梁启超门下,其间受梁委派到新加坡任《南洋总汇新报》主笔,与孙中山、汪精卫、胡汉民等革命派展开文字论战。回国后任云南招商委员、宝华锑矿公司总理,后参与腾越起义,任腾越厅厅长、云南都督府参议。返湘后,短暂担任衡永郴桂观察使、湖南省图书馆馆长。唐璆长期研究和参与云南的建设、规划,尤其在矿
一 辛亥革命爆发的那一年(1911)的正月,胡愈之的父亲送他到绍兴府中学堂去投考。 绍兴府中学堂是为绍兴八县而设的。清朝末年改变学制,分文、实两科,各四年毕业。绍兴府中学堂的较高几班仍按旧制,不分文、实科。只有二年级有实科一班,一年级有文、实科各一班。当时只要投考及格,各级都可插班。清末废科举,但对于学校毕业生,仍给予功名出身,小学毕业的为秀才,中学毕业的为举人,条件是必须从头修完全部功课,才
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云:“伯沙博士同扬搉,海日尚书互倡酬。”其中前半句注有“法人伯希和、沙畹两博士”,后半句注有“余之得识伯希和于巴黎,由先生作书介绍也”。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陈寅恪与伯希和,一位初出茅庐、踌躇满志,一位久负盛名、享誉国际汉学界。他们的交游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极具代表性,可二人究竟是何时在巴黎初次结识的呢? 对于这段交游的起点,论者曾多有推断。吴定宇在《学人魂·陈寅恪传》中认为,
一 1978年初,唐君毅(1909—1978)先生去世前两个月,因为罹患重疾,导致心肺衰弱而呼吸不畅,唐师母谢廷光特意购置了一把安乐椅,以供其休憩。唐先生当即称赞这把椅子坐起来很舒服。唐先生去世后,唐师母却在纪念文章中如此写道:“但我不敢告诉你真实的价钱,每每在你身上多用了钱,你就反对,但你在别人身上用钱就很大方,生活上的事你总是薄己厚人。”(《忆先夫唐君毅先生》) 而在文化事业上呢? 自从
比较早的时候,读到曹聚仁先生的文章,将张舜徽先生与钱穆先生并称为当世两位国学大师。今天无事找资料,从书架的内层,翻出张先生的书有近二十种之多,还不包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先生的文集。先生精于“小学”,博通四部,一生有学术著作二十四部,约八百万字。我早年不大涉及张先生的学术领域,后来受老人的影响,对于国学兴趣大增。 签名本中最早的是1984年受赠的《史学三书评议》(中华书局1983年版)。不
鲁迅1904年10月8日致蒋抑卮的信是现存鲁迅书信中较早的一封。信里难得的写了他到仙台留学的情况,“尔来索居仙台,又复匝月,形不吊影,弥觉无聊”。从信上可以看到,他当时的功课有物理、化学、解剖等,这些课程,尤其解剖等医学课,对鲁迅的思维习惯影响颇大,从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中可以看到很深的印迹。外语则有德语、拉丁语。鲁迅归国后,翻译了很多德语作品。可以说,德语是他日语之外使用最多的外语了,影响他的精神世
我其实那里会“立地成佛”,许多烟卷,不过是麻醉药,烟雾中也没有见过极乐世界。假使我真有指导青年的本领——无论指导得错不错——我决不藏匿起来,但可惜我连自己也没有指南针,到现在还是乱闯…… …… …… 一,走“人生”的长途,最易遇到的有两大难关。其一是“歧路”,倘是墨翟先生,相传是恸哭而返的。但我不哭也不返,先在歧路头坐下,歇一会,或者睡一觉,于是选一条似乎可走的路再走……其二便是“穷途”了,
一 1958年底至1961年底,汪曾祺在张家口沙岭子度过了整整三年岁月。辞别妻儿,从熙熙攘攘的首都到寂寞清冷的小城,不惑之年的汪曾祺放下编辑写作的笔杆,扛起了陌生沉重的农具。然而这段往事却在日后被他屡屡回味,他怀念那里多彩的果园、鲜美的口蘑、开着小蓝花的胡麻、朔风吹拂的莜麦,更时常怀想那里淳朴温厚的人们……二十多年后的1983年6月,以多部清新独异的作品重登文坛、备受推崇的汪曾祺受邀故地重游,此
笔者退休经年,后应邀赴美游,客居旧金山“中国海滩”边。邀请人钟武雄,曾任抗战胜利后中国驻日军事代表团签证官,1948年出任民国政府驻休斯敦领事馆副领事,后代理馆务,分管周边十四个州的领事保护。他于抗美援朝战争后辞职下海,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移居旧金山,与其妻黄德荣(长沙人)开办了“湖南小吃”,引起欧美主流媒体注目,登上了《纽约客》及1979年《时代》周刊。1981年,夫妇俩捐建“中国海滩”纪念碑,2
1918—1920年,沈尹默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十八篇白话诗,奠定了他新文学运动先驱的历史地位,他与胡适一并成为中国白话诗的开拓者。《月夜》作为新诗史上第一首散文诗,成为白话诗的经典,受到了学界的关注。沈尹默其他白话诗亦精彩纷呈,富有时代气息。不过,这些诗被关注的程度不高,有些诗的深意,需要被更好地挖掘。 人力车夫这个社会底层群体是五四劳工文学中最重要的形象之一。作为白话诗的代表性人物,胡适和
赵焰以写小说出道,但这些年主要写散文,其为人清雅,文如其人,书如其人。他之前出版的那些散文集、随笔集我或多或少都读过,很是喜欢。《王维:空山不见人》(华文出版社2023年版),对赵焰的散文写作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突破——至少从题材看如此。比如他之前发表的散文,写徽州、写宣纸,率意挥洒才气,“多注重文字之美,注重外部的华丽、优美、流畅和隽永”,这本人物传记却是严格求真求实的历史人物传记。王维也是我多
传统训诂学者把古籍里的“名物”定义为“范围比较特定、特征比较具体的专名,也就是草木、鸟兽、虫鱼、车马、宫室、衣服、星宿、郡国、山川以及人的命名,相当于后来的生物、天文、地理、民俗、建筑等科学的术语”,名物训诂由此展开。近检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2011计划’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果”——《〈考工记〉名物汇证》(汪少华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以下简称“《汇证》”),偶
世界知名科幻文学大奖“雨果奖”公布2023年度获奖名单,令人惊喜的是,来自中国的九○后作家海漄凭借其科幻小说《时空画师》一举夺得此项大奖。《时空画师》发表于《银河边缘》系列丛书第九辑。《银河边缘》是一套专为科幻迷制作的科幻小说读本,由世界顶级科幻人联手打造,八光分文化携手新星出版社共同推出。本书采用方便携带的文库本形式,两月推出一辑,试图打造“随身携带,随时阅读”的文化生活方式。《银河边缘》第十六
提起黄元御这个名字,想必知道的人并不算多,但在中医学界,黄元御却算得上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不仅在清朝前期的岳、湘、巴、蜀一带享有盛名,乃至“凡悬壶者,无不知有黄元御也”(王闿运《归里日记》),而且对后世中医学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医门大宗”和“一代宗师”,是真正“以学术名天下”的中医学里程碑式的重要人物。 黄元御出生于清代康熙四十四年(1705),卒于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58),乃是明代名
《红楼梦》不比别的书,因此非细嚼慢咽不可。但即使用指头点着一字一字地念,也还是不行。因作者惯用伏笔、前后扣合,必得反复细读,方能得其真味。 第六十二、六十三回写宝玉生日,是这部书的一个大高潮。因宫里一个老太妃死了,贾母、王夫人等去参加祭葬。长辈们都不在家,小辈全然没了拘束,宝玉被群芳环绕,恰似众星捧月,那兴头之高是可想而知了。 据第六十二回所写,生日之礼大概是这样的:首先,早上起来,梳洗已毕,
近年来,晚清科幻小说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其实,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王德威教授、陈平原教授等一些学者就开始从不同视角出发,对晚清科幻小说进行探讨。相较于晚清科幻小说研究渐成显学的快速发展,学界对民国时期科幻小说的研究却颇为寂寥。汗牛充栋的民国科幻小说主题繁杂、叙事多样、风格各异,或激扬家国情怀,或传播科学知识,或讽喻世事,或消遣娱乐,或借物言志,或纵情狂想,或庄谐并举,或沉重冷隽,呈现出民国时期国
读学者的回忆文字,有时会遇到让人哑然失笑之处;若将若干回忆文字对照,又可能从中悟出彼中未言之隐情,颇为有趣。 先从杨联陞教授的《哈佛遗墨》的一首诗说起: 赠周一良 (1982年6月) 劫后重逢迸泪珠,山山呼应有还无。 遗山才学兼身世,季木藏陶待价估。 周和杨是哈佛同学,从诗句看,“劫后重逢迸泪珠,山山呼应有还无”,同学之间感情甚笃。这首诗下面还有一段注语: 注:周一良叔叔周季木先生所
不同于刘永华教授提出的物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的分析框架,刘勇教授以物的传播、接受、贸易与消费为主线,构建全球史视野下茶叶的物质文化史分析框架,让人耳目一新。他在《中国茶叶与近代欧洲》一书中认为,欧洲有关茶叶的记述最早是出现在文艺复兴的意大利。此时威尼斯、那不勒斯和罗马是财富、权力和文艺的集大成之地。威尼斯第一次出现有关茶叶的记录,是威尼斯地方法官拉穆西奥对波斯商人的话的转述。而真正最早接触到茶
一 叔本华认为,我们对于事物的日常理解被我们的各种欲求充斥着:我们永远是以“这件物品满足或妨碍了我们的某个欲望”的形式来认识我们周遭的事物。举例来说,当我们看到一把椅子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个木头椅面、一个木头靠背和四根木棍以某种方式组合之物,而是看到了一个可以满足我们坐下来休息的需求的存在。事物总是以它们与我们的需求之间的相关性的样貌出现。 除此以外,叔本华认为对于事物的科学化描述只是通
章士钊和辜鸿铭、杜亚泉、张东荪、李大钊、李剑农、高一涵、张君劢、梁漱溟等是近现代中国政治和文化领域倡言“调和论”的代表。早在1917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成立二十周年纪念会上,章士钊的“调和”思想便已初露端倪。1919年9月章士钊为寰球中国学生会所作的演讲,及同年10月在《新闻报》发表的《新思潮与调和》,则进一步强化了他的“调和”观念,至此章士钊形成了较为系统和明晰的“调和”理论。其后,无论是“以
一 徐一清,字子澄,1869年生于山西五台县滹沱河南岸的大建安村。徐氏是当地望族,有耕读传家的悠久家世。徐一清自幼从家学、入私塾,二十三岁科考中“案首”(秀才第一名)。因此,山西提学使选拔全省州县优秀学子入省会令德堂深造时,徐亦在其中。1902年6月,山西大学堂创办时,分设中学专斋与西学专斋,令德堂学子全部转入中学专斋学习。 1904年5月,山西提学使奉令选派中斋优秀学子三十人赴日留学,徐一清
因为父亲长期在外经商,回家一次,过一两天就又出去了,所以我在进小学前的启蒙教育,都是由读过私塾的祖父承担的。祖父拿来一本“描红”字帖,让我用毛笔蘸上墨水,将上面的红字“上大人 孔乙己 化三千,可知礼 八九子 七十士”一一涂黑,祖父解释说,这是先师孔夫子的伟大事迹。当然我是什么也听不懂。这几个字,笔画都很简单,涂了几天,在我和祖父又猜过几天如“小小一将军,摆起八卦阵,如有飞来将,捉来当点心—— 蜘蛛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尤其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 湖湘文化源
我自小不喜欢佛。 多年后,反省过自己,究其原因是生活环境与出生年代所致,亦有我个人的无知。也始终认为自己是个无根之人,受乡间文化熏染不够,没有刻骨铭心的童年记忆。对母亲说的供祖,叫饭点灯,大年三十接祖回家,祭灶王爷,正月十五前不生火,端午插艾、系红丝结,以及挖野菜等诸多生活场景,陌生又羡慕。看似轻松的生活细节,实是一个人的根,这便是习俗的力量。 我生在1968年,名字叫迎春,堂弟的名字叫红伟,
一、凡向《书屋》投稿的作者,一个月内未收到采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由于编辑部人手有限,手写稿一般不退,敬请作者自留底稿。 二、《书屋》杂志拥有所刊文章的网络传播权及数字出版权,在来稿中有特殊声明,拟不向本刊授予网络传播及数字出版权者除外。 三、时下生活节奏很快,人们盼望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因此《书屋》杂志尤其欢迎短小精悍、高质量的书评类文章。 四、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