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开发工业化的大豆蛋白乳液凝胶工艺,针对不同食盐质量分数和热处理条件对大豆蛋白凝胶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探索食盐质量分数和热处理条件对凝胶结构特性和D-抗坏血酸钠(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分析不同食盐质量分数、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对凝胶强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处理条件,在温度70、80℃条件下分析大豆蛋白乳液凝胶中维生素C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食盐质量分数1.0%、温度70
摘要:免垫片硅酮密封胶是一种可以用于要求高密封性的场合,如汽车、高铁、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单组分室温硫化型密封胶。通过在密封胶中加入填料,可以提升密封胶的理化性能。以纳米碳酸钙和硅微粉作为填料,在填料总质量固定的情况下研究不同填料比例对免垫片硅酮橡胶性能的影响。试验发现,当纳米碳酸钙与硅微粉的质量比减小时,免垫片硅酮胶的表干速度、固化深度和耐高温性有所增加,而力学性能和对金属基材的粘接性能逐渐减弱。结
摘要:基于成本控制对建筑用胶的设计与应用需求,本文以传统氰酸酯胶粘剂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胶粘剂中加入苯酚、对苯二酚、间苯二酚和间苯三酚等改性剂的方法,考察了其对建筑用胶热稳定性、粘接性能等影响,并分析了基于成本控制的建筑用胶的应用。结果表明,无论是苯酚、对苯二酚、间苯二酚和间苯三酚改性前还是改性后,胶粘剂的红外光谱图中的特征峰位置差异不大,都存在—OH特征吸收峰、—CH3特征峰、—OCN特征峰、C=
摘要: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太阳能地面光伏组件用硅酮结构密封胶的广泛应用。本文分别从光伏组件用硅酮结构密封胶的应用特点、检测标准的先进性、检测方法与实际受力的符合性、耐长期人工老化的持久性、绿色环保型等方面,阐述了通过GB/T 29595—2023《地面用光伏组件密封材料硅橡胶密封剂》测试项目的硅酮结构密封胶,并再次满足欧洲标准ETAG002的技术要求时,在太阳能地面光伏组件中的应用
摘要:在很多工程项目建设中会常出现公路桥梁和隧道漏渗问题,常见的渗漏主要是各种不同的裂缝,如不及时修复会造成建筑物内部结构损伤,稳固率下降存在安全隐患,危及施工员工及相关装置。特别是公路桥梁隧道等建筑工程渗漏的问题一直都是建造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但治理难度大程序复杂一直难以解决。为此,本文以注浆材料为基础,研究其治理工程渗漏的可行性方法。提出采用丙烯酸盐注浆材料注浆修复,优化其性能及功效。本试验
摘要:随着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形成了一系列复合材料车体、设备舱等结构,其车体装配方式已由金属焊接方式过渡到铆接、栓接以及混合连接的结构方式,连接的可靠性直接决定车体服役性能。鉴于此,本文制备了青岛1号线车体的典型碳纤维复合材料胶铆混合结构,进行了静载拉伸试验,分析了不同胶铆混合接头的承载能力、失效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胶铆混合连接结构在拉伸载荷下,胶层首先在拉伸引起的偏心载荷下产生微裂
摘要:基于氢安全检测需求,本文研制出了一种可透氢气的弹性体材料,本研究以透氢胶体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组分为复合硅材料基体和透氢助剂成分,调节乙烯-醋酸乙烯无规共聚物和聚乙烯醇的复配基体及增韧系统;取复合基体(乙烯-醋酸乙烯无规共聚物+聚乙烯醇)为50/50(%)中分别加入弹性体增韧剂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EPDM-g-MAH)、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马来酸酐接枝加氢
摘要:对高强复合路基耐久性优化过程中使用的单组分聚氨酯泡沫填缝剂进行制备和应用,解决高强复合路基耐久性不强的问题。按照配合比,将准备的材料进行预处理,按照不同的材料配比,制备单组分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并放置24 h。根据某铁路工程路基的特性,制备高强复合路基试件,并对路基试件的耐久性能进行测试。将上述制备好的单组分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应用到制备的高强复合路基样本中,填缝完成后,将填缝好的试件进行养护,并
摘要:混凝土在经过环氧树脂的粘接后可以承受一定的物理压力,而粘接性能的差异决定了混凝土在使用中的断裂性能。本文研究了不同尺寸的混凝土颗粒的试件在断裂后进行E-44环氧树脂的粘接处理,所得的试样对在不同的外部物理压力和施压频率下抗断裂的能力。实验中发现:外部的物理压力过大时,即使施压的时间很短,混凝土试件仍然会发生断裂;外部压力的施加频率过大时,混凝土试件的断裂也会十分明显;组成混凝土的颗粒尺寸较大
摘要:针对纸与膜粘接在低温环境下的脱胶失效问题,寻求改善其低温粘接性能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胶粘剂性能指标,筛选出更适合低温环境使用的胶粘剂。研究发现,丙烯酸类胶粘剂在低温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粘接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更低,接触角更小的胶粘剂,在低温环境下具备更好的粘接性能,能满足日常使用要求,为解决纸膜粘接在低温下的脱胶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胶粘剂;玻璃化转变温度;表面张力;接
摘要:为提高正畸用胶粘剂的长期稳定性,研究新型可见光固化口腔正畸胶粘剂的制备及力学性能。使用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作为基胶结合稀释剂、偶联剂等材料,制备新型正畸胶粘剂,再使用光固化机照射固化,制备试验用离体牙样品,测试稀释剂比例、托槽材料、粘接环境对于该胶粘剂剪切强度影响,分析偶联剂用量、光照时长以及偶联剂和基质胶用量对于胶粘剂粘接强度、拉伸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稀释剂比例为1∶1,选择金属托槽时胶
摘要:为避免公路面层与基层出现滑移,提高公路面层与基层粘接质量,制备一种公路面层与基层层间粘结剂,并对其稳定性分析。分别采用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与SBR改性沥青制备公路面层与基层层间粘接试件,通过紫外光老化测试、热稳定性测试、剪切测试等方法,测试每种试件的稳定性,以评估粘结剂质量。经试验测试结果可知:基质沥青在高温状态下的针入度变化较大,且无法保持良好的延度与运动黏度,其热稳定性较差,同时其抗
摘要:为优化扩建工程沥青面层拼接施工的质量,提出一种扩建工程沥青面层拼接用耐高温改性胶粘剂制备与性能分析。采用硼改性酚醛树脂、固体羧基丁腈橡胶等材料,制备扩建工程沥青面层拼接用耐高温胶粘剂试样,分别制备固体羧基丁腈混炼胶质量分数为8%、12%和16%的试样,通过高温老化、热性能测试等手段,测定不同试样的耐高温性能与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混炼胶质量分数为16%的试样在高温状态下黏度下降较快,无法维持稳
摘要:以重庆等南方地区为例,探讨建筑用真空绝热复合保温防水胶材料工程应用技术与实践。选择保温板粘贴的薄抹灰系统,保证基层墙体和真空绝热板粘贴面积必须在80%以上,以提高基层墙体和该系统板材表面拉伸粘接强度。应用保温浆料真空绝热板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组成成分包括抹面胶浆、粘接砂浆、保温浆料、真空绝热板和饰面材料等,应用在建筑物外墙外侧。真空绝热板必须借助密封性才能实现其低导热与真空性能,钻孔裁切后,
摘要:针对交通隧道初期支护时湿喷混凝土性能不足、回弹大等问题,通过选取5 d及1a的预制混凝土试块制备试件,将B10加固混凝土界面剂注入其中填充粘接,进行抗剪强度、拉伸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性能测试,深入分析测试了B10胶粘剂混凝土界面剂与混凝土界面的粘接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养护时间、温度对混凝土试件强度具有正相关;在抗弯强度测试中,各温度下混凝土试件的最大弯曲应变均显著高于技术指标450,具
摘要:将工程建设中产生的细颗粒弃土采用水泥改良后将其资源化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工程投资,但水泥对细颗粒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尚不清楚,强度提高的微观机理还没有揭示。为此,采用无侧限抗压试验研究了水泥掺量,养护龄期对无侧限抗压特性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试验揭示水泥的改良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细颗粒土中掺入水泥可以显著提供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E50,水泥改良细颗粒土具有早强性能;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和养护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飞速提高,国内各行业高速发展,带动了对高性能材料的进一步需求。作为新生代高性能材料中的一份子,氟硅聚合物材料以其优秀的耐高低温、耐老化、耐燃料、高拉伸强度等性能,兼具氟材料与有机硅材料的优势,逐渐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当前市场上已有的成熟氟硅聚合物材料进行了总结,对近几年内业界对氟硅聚合物材料在工业应用上所取得的新进展进行了概括,对未来氟硅聚合物材料
摘要:沥青路面的抗滑性和耐磨损性能对于道路使用寿命、行车安全和行车舒适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通过超粘磨耗层改善沥青路面性能为目的,将基质沥青、乳化剂、盐酸、稳定剂以及降粘剂作为超粘磨耗层基本材料,并加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SBS)改性剂,制备粘接用材料,将矿料、水泥、纤维、乳化沥青、水按照100∶1.0∶0.2∶11.0∶6.0配比制备拌合材料。在沥青路面均匀散开粘接材料,
摘要:为开展粉煤灰替代水泥比例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系统性研究,分析了粉煤灰替代水泥对砂浆混凝土保水率、稠度、坍落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揭示了粉煤灰在提升混凝土性能方面的作用机制,明晰了其水化与硬化机理。当粉煤灰对水泥替代率从0%提升至30%过程中,保水率下降,稠度和坍落度先升后降,抗压强度下降,粉煤灰替代率为20%时,混凝土料浆流动性最优。粉煤灰具有火山灰活性,可与水泥水化产物发生二次水化反应,形成C
摘要:为同时提高建筑的环保性和美学工艺,试验在丙烯酸乳液和各种助剂基础上,以红外反射型钛白粉550和空心玻璃微珠作为反射隔热填料,添加适量颜料,制备一种多彩艺术涂料。针对艺术涂料的太阳光反射比(TSR)以及近红外反射比(NIR)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艺术涂料中添加红外反射型钛白粉550,会使其TSR和NIR提高;空心玻璃微珠的添加则对艺术涂料TSR和NIR的影响较小;而在艺术涂料中添加颜料,会降低
摘要:针对商品包装袋老化图像识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YOLOV5的商品包装袋老化图像识别技术,引入FasterNet轻量级网络,形成C3-Faster模块,进一步减少冗余计算和内存访问,并缩小模型规模。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吸收峰逐渐增加,老化后官能团的含量逐渐增加。且随着迭代次数大于200时,漏检率呈下降趋势。Yolov5模型的漏检率在迭代800次后趋于收敛,改进Yolov
摘要:针对传统尼龙材料韧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改性高弹尼龙材料的制备,并以该材料为原料制作老年压疮坐垫,预防老年压疮的产生。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分子量为931的四乙烯五胺(TEPAF)为原料,在热塑性弹性体乙烯-辛烯共聚物(POE)∶氧化石墨烯(GO)=1∶0.6条件下制作的相容剂可使MAPOE在尼龙基体内分散良好,不出现明显分容现象。此时制备的改性高弹尼龙弯曲强度、压缩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为117、1
摘要:为提高沥青低温抗裂性能,采用辛基三甲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以及ADP-S473共3种硅烷偶联剂对纳米SiO2表面进行修饰,修饰后纳米颗粒被用于改性基质沥青。经沥青基础性质与抗低温性能评价,分析了各种纳米材料对基质沥青的改善效果,同时对其改善混合料低温抗裂性与稳定性进行评价测试。结果表明,采用ADP-S473(胺类硅烷偶联剂)以及辛基三甲氧基硅烷修饰后的纳米SiO2(SI-1与SI-3)对
摘要:为提高光催化制氢效率,降低成本,以石墨相氮化碳为主要材料,负载硫化镍和硫化钴,制备了一种三元光催化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由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比表面积与孔隙分析(BET)可知,试验成功制备了三元光催化复合材料,且该材料具备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小的孔径,分别是103.5 m2/g、3.68 nm。电化学测试和光催化制氢试验表明,三元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较佳,在光
摘要:为提高普外科用聚氨酯泡沫的性能,对聚氨酯泡沫敷料进行制备优化,并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用水量为60 pbw,稳泡剂硅油L580用量为7.5 pbw,PEG分子量为4 000,交联剂甘油的用量为0.75时,得到的聚氨酯泡沫敷料的性能最佳;将该敷料临床用于普外科胃肠道手术患者,使用实验制备的聚氨酯泡沫敷料的患者伤口愈合率要明显高于传统的水凝胶结合无菌纱布组患者(P<0.05)
摘要:为提高铁路路基的减震功效,泡沫合成混凝土有着良好的吸能减震效果,在铁路、公路等路基回填应用中效果良好,开发性能优良的泡沫合成混凝土对铁路等交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试验以废旧橡胶粉和聚酯纤维为主要改性材料,研制了一种泡沫合成混凝土,并探究其性能。结果表明,当添加8%废旧橡胶粉和0.2%聚酯纤维时,泡沫合成混凝土综合性能较佳,此时的材料抗压强度为2.53 MPa,弹性模量为985.5 MPa,材料
摘要:针对传统装配式陶粒轻质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开裂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轻质墙板的制备。试验对轻质混凝土的配比进行优化,以优化后的轻质混凝土为原料制作轻质墙板,对轻质墙板的性能和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发泡剂类型为十二烷基磺酸盐类发泡剂,发泡剂掺量为10%,聚丙烯纤维掺量为0.2%制备的轻质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为12.5 MPa,软化系数为0.94,90 d干燥收缩值为
摘要:为提高光伏分布式电站运行质量,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种薄膜传感器,并结合5G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实时、准确的光伏分布式电站电流数据采集与调控。试验结果表明,当极化电压为+10 V,上电极为Pt,制备的薄膜具有良好的光伏性能,电流和电压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012μA和0.28 V;基于薄膜制备的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重复性,灵敏度为0.3μA/A,平均标准差为0.32;结合5G无线通
摘要:为验证钢筋混凝土中添加钢纤维后得到的新型材料特性,利用参数已知的混凝土材料浇筑试验构件,完成钢纤维混凝土裂纹扩展特性研究。在浇筑得到的试件上选择若干测量点,安装应变贴片并在选定位置放置激光位移计。在伺服疲劳结构试验机上按照设定的载荷参数依次对混凝土试件进行静力载荷加载试验,获取试件的扰度、裂纹扩展规律并测量构件裂纹数量、宽度和长度。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构件添加钢纤维后,试件的静力循环次数增加
摘要:为确保无人机稳定运行,试验使用双组分硅橡胶胶粘剂粘接无人机主控芯片,然后研究在双组分硅橡胶胶粘剂粘接作用下,无人机对牵张场地图像采集的数据提取效果。结果表明,在双组分硅橡胶胶粘剂中,当补强填料气相纳米二氧化硅的添加量为20%、增粘剂为0.5%羟基硅油复配0.5%KH550硅烷偶联剂时,胶粘剂拉伸强度为2.24 MPa,粘接拉伸剪切强度为1.18 MPa,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粘接性能和热稳定性
摘要:为掌握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成藏特征与控制因素,基于前人的贡献及相关地质资料,结合室内实验模拟深入分析了延长组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性、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机理。结果表明,延长组致密油储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与长石岩屑砂岩构成,孔隙结构多为微纳米级别,其主要烃源类型为富有机质页岩与暗色泥岩。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高,大多大于0.7%。致密油储层具备优良的产烃率与排烃率,有机质页岩累积可生烃1×101
摘要:针对现代煤炭企业对即时监测和故障预警的迫切需求,设计一款主井提升载荷在线检测及故障诊断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检测、监测、自查、查询4个方面的功能,采用了高性能有机胶粘剂和耐磨有机涂层材料,增强了传感器安装的稳定性和关键零件的耐用性。对在线检测系统硬件和软件进行设计,并将所设计的提升载荷在线检测及故障诊断系统应用于实际的煤矿生产中,确保系统能够在恶劣矿井环境下的长期可靠运行。结果表明,提升载荷在线
摘要:为满足对露天矿山温湿度的实时监测需求,以聚酰亚胺薄膜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温湿度传感器用复合薄膜,并基于该薄膜分别制备了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结合AVR单片机与所设计的温湿度传感器,设计实现了露天矿山监测系统。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温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线性和灵敏度,最大非线性误差2.5%,相关因子为0.998,灵敏度为0.002 0℃,平均响应时间为50 s;所设计的湿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线性和
摘要:为使锅炉燃烧实现既节能又环保,研究了各种燃烧工况变化对锅炉热效率和NOx生成量的影响,以某300 MW等级亚临界W型火焰锅炉为研究对象,通过锅炉燃烧调整得到运行试验数据。结果表明,SCR入口NOx平均浓度和热效率随锅炉运行氧量的提高都呈现升高的趋势;随着燃尽风门的逐步关小,SCR入口平均NOx浓度增加,但热效率先增后降低;同负荷下,开4台磨煤机相比开3台磨煤机热效率高,但SCR入口NOx浓度
摘要: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动力源,因其能量密度较高、循环寿命长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然而频繁的电池起火与热失控问题制约了电动汽车的发展,为解决锂电池热失控问题,研究电池热失控机理,对锂电池热失控的概念及机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阐述了热失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热量传递机制,并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单体电池、锂电池内短路及过充状态下热失控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建立了数学模型计算电池温度以防热
摘要:针对传统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在新能源电网中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风光相位特性的新能源电网短路电流计算方法。构建了风光互补模型,以确定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之间的相位差。通过对直流电网等效模型中的动态元件进行离散化处理,使用梯形积分法进行数值计算。采用改进节点法建立网络方程,并通过迭代计算求解故障支路在不同时刻下的短路电流值。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法误差最高仅为1.4%,说明设计方法在新能源电网短路电流计
摘要:为提高无人机的识别准确率,基于深度稀疏自编码网络(DSAE)和视觉几何组(VGG)深度卷积网络,提出一种DSAE-VGG无人机识别模型。采用DSAE对雷达探测的无人机数据进行了特征降维,根据雷达探测的无人机数据设计改进了VGG网络结构,并利用改进的VGG网络对特征降维后的数据进行分类识别,实现了无人机的有效识别。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准确识别单旋翼、四旋翼、六旋翼无人机,且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摘要:针对数据业务语句的词语解析和信息抽取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研究一种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的语义自动识别系统。在本识别系统的功能基础上,加入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算法的人工智能模块,对所接收的信息数据语义进行卷积和池化,使数据业务语句解析和信息抽取的差异问题有很大改善。为了提高语义识别效率,进一步采用分词法(WS),来对接收的语句进行分词解读,达到降低词语歧义的目的,减少对整体语义
摘要:针对轨道衡称重误差补偿不佳问题,提出不断轨称量轨式动态衡原理及轨道衡称重误差补偿方法。分析剪力称重波形图,确定传感器非线性特性,结合梯度训练法回归方程,构建误差补偿模型。计算轨道衡在稳定与倾斜状态下的受力,构造传感器输入输出拟合函数,进行误差逼近补偿。实验结果显示,补偿后误差最大减12.13 kg,倾角0°~35°内波动值控于0.7 kg以下,有效提升了补偿效果。 关键词:不断轨称量轨式动
摘要:煤矿井下辅助运输是井下运输系统中的关键构成部分,薄煤层井下运输车能够高效地确保物料辅助运输的安全性,对WCJ5CE型煤矿井下运输车车架液压转向系统开展研究。深入剖析液压转向系统原理,设计了优化后的两级先导控制流量放大器式液压转向系统,有效克服了重载转向难题。同时,对液压油缸进行多方面优化,包括密封系统、结构以及防护措施等。这些优化措施能够有效应对煤矿运输巷道恶劣环境所致的问题,保障运输车辆井
摘要:为提高公路工程中大量试验检测数据异常点的识别效率和准确性,提出采用“人工干预+检验模型”的异常点处理方法。通过基于领域+基于概率+基于线性+基于集成等4种类型算法对比后筛选初始模型,利用LSCP集成思路对初选模型进行集成运算,对检测数据集实现二次分类,提升模型检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对模型集成处理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使异常点识别查准率和灵敏度分别达到99.65%和96.9
摘要:为提高建筑外墙保温隔热节能效果,引入传热性能模型模拟建筑物的传热过程,识别建筑物节能潜力,并提供改进建议,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设计建筑传热性能模型模拟建筑物的传热过程;以传热性能模型为基础,通过敏感性分析方法获取外墙传热系数与辐射吸收系数;以能耗最小化和成本最低为目标,构建节能优化目标函数;通过考虑结构设计、材料选用和施工工艺等方面调整墙面基体与保温板的导热系数,解决导热系数差异带来的伸
摘要:针对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难以实现即时管控的现状,以某一大跨径预应力连续梁桥为例,融合BIM技术和有限元Midas Civil软件,建立参数化的BIM模型,实现对连续梁桥的4D施工模拟和施工状态监控。利用BIM中的Revit软件设计出工程信息非常完整的BIM模型,并进行过程的“碰撞检测”。通过Navisworks软件时间维度与参数模型关联,实现不同施工作业下的作业模拟和施工进程控制。
摘要:为实现地铁TBM施工项目工期、成本、质量等多目标的优化管理,基于BIM Revit平台,将遗传算法(GA)和模拟退火算法(SA)引入到施工方案的模拟和寻优中,构建基于BIM+GA+SA的地铁智慧施工管理系统。结果表明,系统自带的遗传算法(GA)+模拟退火算法(SA)可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困局,具有较强的局部搜索能力、收敛性和稳定性;系统在广州地铁3号线某盾构区间段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果,从76
摘要:为实现新能源出力频繁波动下的配电网电压治理,基于参数规划理论,以节点负荷需求、新能源出力作为不确定性参数建立主动配电网无功优化问题含参数的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为提高无功优化模型的在线求解效率,将混合整数锥规划最优解的整数变量和紧约束定义为离散决策动作,采用决策树集成分类模型学习不确定性参数到决策动作的映射关系。通过历史数据构建决策动作数据集,训练决策树模型,基于实测参数预测最优决策动作,
摘要:研究基于红外测温技术,提出一种变电站设备热状态智能感知识别新方法。结合Tophat变换法,对红外测温图像进行亮度均衡化处理,通过判断信噪比,实现对热状态区域与背景区域的有效分离。对三阶颜色矩进行定义以及融合处理,得到红外测温图像的颜色特征。通过构建图像的灰度判据,明确变电站设备的运行状态。对该方法的感知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设备热状态的感知灵敏度较高。 关键词:红外测温;智能变
摘要:列尾装置对货物列车运输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列尾装置故障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风险。探究列尾装置与监测系统的应用现状,提出一种列尾装置运行实时监测系统优化,文中阐述了该系统总体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软硬件设计,系统主要由采集传输装置和列尾装置检测设备组成,对列尾主机、机车台的电性能与功能参数进行采集,STM32F407ZGT6主控板进行数据的接收、判断和故障报警等,同时也可传输至外
摘要:针对市政设施监测需要实时获取大量的数据,易出现数据多次传输,导致系统吞吐量偏低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市政设施监测与维护系统优化。在系统的硬件设计中,引入物联网技术设计了微控制器模块、通讯模块、供电模块以及网关模块的节点板。在系统的软件设计中,通过集成城市市政设施时空数据,分析监测设施数据特征属性值,关联定义相应的维护内容,实现系统功能优化。该系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在多等级并发
摘要:针对目前低压配电网日线损预测精度较低,原始电力数据缺失和异常值问题,提出了一种包含数据预处理和改进LSTM预测网络的双阶段线损率预测,及基于GAN扩充样本,增加样本多样性的方法。改进LSTM预测网络为一个融合多层LSTM的R-CNN深度学习网络架构,可提取电力数据特征以及时间维度信息。通过实验,与Bi-LSTM、LSTM自动编码器、CNN-GRU、BL-Seq2seq相比,所提预测网络的RM
摘要:针对大型水轮机轴承故障诊断和预警准确率低,导致抽水蓄能电站存在状态监测与运维管理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大型水轮机轴承润滑油液在线监测系统。利用电涡流传感器对轴承油液数据采集,采用改进的K最近邻算法对轴承故障进行准确分类与诊断。结果表明,通过改进KNN算法,得到新故障与集合A中故障识别球的相似度最大值为0.478 7,低于相似度匹配阀值0.6,说明改进KNN算法可实现新故障类型的准确识别,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