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西南联大旧址时指出,教育发展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这既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总结,也是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价值遵循。时至今日,中国高等教育走过了一百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始终肩负着挽救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大学人才培养一直与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这是中国大学精神的重要表征之一,也是中国大学精神最鲜明的特色。传承大学精神和呼唤大学精神的
“大家用方言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感受‘觅’和‘戚’的短促发音,其实更接近古诗词原本的读法……”在广西边境的防城港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课上,实习教师、陕西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黄安琪将当地方言融入古诗词教学。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读得有模有样,课堂氛围很是活跃。 2021年,国家正式启动“优师计划”,由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
他在课堂上手推硬核复杂公式,以整整一个黑板细腻的推演,引领学生走进通信原理的宏伟殿堂;他大刀阔斧推进课程改革,清晰勾勒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他独运匠心搭配了AI“学习搭子”,让经典课程焕发蓬勃生机…… 从教25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任光亮教授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时间精力、事业理想投入到课程建设的长远发展中,为学生解难题、为课程开新篇、为教学注活力,成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原理课程建设历史进程中的新
消除贫困、推行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和减少不平等均是联合国要在2030年实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研究清洁能源对于家庭收入与不平等的影响机制,有助于理解不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间的相互作用,揭示实现共同富裕的能源使用路径,协同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下,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李聪教授团队与香港城市大学、中国科学院及斯坦福大学合作者针对能源转型的收入分配效应开展研究,取得以下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苗应刚副教授和四川大学张新星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在线发表题为Self-Healing Yet Strong Actuator Materials with Muscle-Like Diastole and Contraction via Multilevel Relaxations的研究论文。 骨骼肌是软机器人技术的典范,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陈文青教授团队在[Current Biology]发表了题为Number of global change factors alters the relative roles of abundant and rare microbes in driving soil multifunctionality resistance的研究论文。陈文青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
一、与在的世界 《文子·自然》:“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德国哲学家埃德蒙德·胡塞尔认为,世界是可能的经验和经验认识的对象的总称,是那些根据现实的经验在正确理论思维中可以认识的对象的总称。他的学生海德格尔把世界分为周围世界(人与物)、共同世界(人与人)和自我世界(人与自己)三个维度。 《科学史十五讲》(江晓原主编)介绍,19世纪的物理学对宇宙的看法曾经是这样的:宇宙可划分为两个较小的
[摘 要]课程思政是在传授专业知识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高等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诞生是我国科技人员不畏艰辛、奋发图强的精神缩影,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是高校卫星导航定位课程思政建设的宝贵财富。北斗人在坚持不懈的奋斗中逐渐孕育出来的“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新时代北斗精神,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本文以高等院校
[摘 要]人才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具有极端重要性。课程思政的目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中,以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标。通过将“材料力学”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使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体系。以“压杆稳定”为例,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思政教育内容,建立创新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终实现材料力学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激发
[摘 要]在新时代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带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塑造人的精神世界、引领社会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分析其面临的困境,并探究有效的实践路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系统阐述,以期能够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中国
[摘 要]当代大学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教学缺乏规范和细化的教学目标,也可以说是缺乏系统化、具体化的大学思政育人教学目标,这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操作体系不完善。本文通过相关论述,探索了集理想信念体系、道德锤炼体系、增长才干体系、综合素养体系和成就事业体系于一体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目标体系,可以解决大学课程教学思政培养目标不系统、不具体、任课教师不便于操作等问题,有效助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
[摘 要]将积极心理学引入教学体现了人本主义教学的基本理念,通过培养人积极的心理品质及良好的情绪体验,激发师生教与学的活力,提高师生的个人效能感,改善电子信息类专业大班“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大班“离散数学”现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课前趣味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厘清教学重点,线上自主探索结合线下师生良性互动;关注个体动态,加强过程考核;小组互
[摘 要]本文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从研究生奖助体系的重要性出发,概述了国内外研究生奖助体系研究的相关成果,探讨了研究生奖助体系与“双一流”建设的关系,通过类比“金课”,提出了构建研究生奖助“金体系”的措施,分别从优化奖助内容、实施卓越奖助“金体系”政策、打造研究生奖助“金体系”、融入“奖助思政”、维护研究生奖助和学业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充分发挥研究生奖助“金体系”的激励和鼓舞作
[摘 要]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培养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原因,结合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以科学家精神价值观为引领,探索人工智能课程科教融合创新生态圈构建的主要方面,并在教学过程中验证其效果。实践证明,此次教学改革效果显著,可在相关课程中进行推广。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夯实了专业基础,还提升了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学家精神 科教融合
[摘 要]本文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四重四轻”的痛点问题,提出在混合式教学中三位一体育人、思政育人、重构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等解决方法:课程贯彻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育人理念;重构线上、线下课程的教学内容;探讨了结合专业特色、课程实践和师资队伍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的方式;最后,改进混合式教学方法,形成线上自主学习、线下交互、线上拓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三届学生的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实现了
[摘 要]本文基于“媒体传播策划”课程,探讨其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教学成效,旨在提升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创意传播与策划实践能力。文章剖析了课程重点议题,构建课程知识模块与知识矩阵,以增强知识间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并强调课堂理论教育的主导作用;阐述了问题驱动学习、开放式教学、细化知识载体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并介绍了拓展实践、专家互动和学生主导的教学实践模式;指出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
[摘 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本科教育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必然路径。本文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分析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现实意义,探究了《财务管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现状,针对创新教学理念落实不到位、教学内容无法满足需求、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各种问题,研究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路径,并提出优化及保障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成效的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多样化教学活动融入通识写作课程的意义,阐述案例分析、头脑风暴、TPS法、“KWHL”表格等多种教学活动在课程中的创新性融合路径,指出当前融合推进中面临的教师创新意识不足、学生参与度低落、教学资源制约等困境,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持续推进通识写作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多样化教学活动 通识写作课程 教学模式 项目: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度
[摘 要]随着“双高计划”进入到第二个支持周期,“双高校”的建设已由“是不是”到着重解决“强不强”的关键期。以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为例,在服务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这一国家战略方面仍有局限。本文在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数字经济发展的专业群建设方案,探索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数字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实现该专业群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经济 学前教育 专业群建设 复合型人
[摘 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当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其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入校企合作模式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方法等创新策略。通过实践探索,详细阐述了这些创新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新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
[摘 要]本文以数字经济视角为切入点,探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与新挑战,并据此提出一系列培养方案。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贸易模式正经历深刻变革,具备国际视野、创新思维、跨文化沟通等能力,已成为新时代国际贸易人才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能。然而,当前的人才培养体系尚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在课程设置上缺乏数字经济时代的特色,实践教学环节也相对薄弱,难以培养出适应市
[摘 要]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当代高校青年的社交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基于“趣缘”形成了诸多新型的社交群体,在多样化的社交群体中高校青年从“我的”角度出发,以“搭子交往”为方式,主动构建“信息茧房”,是网络趣缘的最大受惠者,也是最大的受困者。本文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下,对当代高校青年社交方式及其生成逻辑展开研究,指出高校青年的社交要迈向适度与理性,鼓励个性发展,合理引导社交需求;走出
[摘 要]本研究探讨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管理的路径与策略,研究认为,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协同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将思政教育的理念和目标贯穿于学生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互动,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建设多元化、开放式的平台来实现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思政教育 学生管理 协同性 融合 引 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三全育人”的宝贵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工作中,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高校育人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目前高校在“三全育人”工作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价值意蕴,旨在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三全育人”工作的实践路径,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取得实效。 [关键词]新时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全育人
[摘 要]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影响了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方向,对护理专业群人才培养路径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群通过更新育人理念、重组课程体系、建设动静结合的临床实践技能考站、搭建多维度人才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探索护理专业群人才培养路径,为医药卫生大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护理 专业群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契合健康服务产
[摘 要]本文结合“三全育人”理念,构建了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四协四化”文化育人培养模式,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具有工科特色的二级学院为例进行了5年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四协四化 文化育人 探索 实践 基金项目:2023年度陕西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多元协同文化育人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3GY076);202
[摘 要]在现代化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应遵循党的方针政策,做好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本文在阐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与档案管理相关性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档案管理现状,从工作实践入手,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进一步发挥课程思政教育功能,助力学校高标准完成教育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 档案管理 育人研究 引 言 课程思政是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
[摘 要]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正处于探索阶段,如何以专业课为载体,实现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使育人与育才有机结合,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高职《国际贸易基础》课程思政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与课程思政建设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了建设路径,可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 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国际贸易基础
[摘 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高职院校新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适应性教育成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增强职业认知的关键途径,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的教育体系存在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实践机会不足以及指导服务缺乏个性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和学生的职业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路径与方法,如紧跟市场需求更新课程内容、提供丰富的实
[摘 要]教育帮扶是振兴乡村教育、巩固乡村振兴成果的有效战略。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在教育帮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苏陕协作为例,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为帮扶目标,探讨高职院校帮扶教师队伍“组团式”整体嵌入的帮扶方法。帮扶者与被帮扶者以“师徒结对”为纽带,多措并举地提升被帮扶学校的育人水平,实现了乡村职业教育由被“输血”向自我“造血”转换。该方法拓展了教育帮扶手段,可有效提升乡村职业教育帮扶成效,赋能乡村
[摘 要]实践育人被称为新时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的核心之义,强调以“大视野”铸造“大课堂”、以“大载体”实现“大目标”、以“大团队”培养“大人才”,要求思政课必须建立高效的育人机制,因时而新、因势而进、因事而化,持续助推课程革新从“理论思政”转向为“实践思政”,全面实现主阵地的显隐性育人价值发挥。本文基于“大思政课”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机制创新,理性审视目前实践育人中的育人目标分歧、
[摘 要]专业群共享课程统一的教学内容和专业群内学生个性化需求之间的冲突,是专业群共享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难题。教育数字化转型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实现群内专业适应性和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模块化+个性化”教学模式是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模块化数字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借助先进的智能化教学系统,精准分析学情,绘制学习者画像,动态规划学习路径,并适配组合难度适宜的学习模
[摘 要]美术专业学生需要掌握广泛实用的美术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综合能力,才能学以致用。当前艺术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出现部分问题,例如美术教学理论体系仍然有待完善、艺术学院对于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太合理、美术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在艺术院校的教学中并未完美结合、学生整体素质普遍不高、美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健全等,导致美术教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因此,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应积极创新教学理论内容、课程设
[摘 要]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水彩艺术教学面临着与产业需求相结合的挑战。本文以产教融合为研究视角,探讨了水彩艺术教学与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通过分析产教融合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现状,结合陕西地域文化资源,提出了通过课程改革、项目驱动教学和校企合作等方式,实现水彩艺术教学与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表明,产教融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市场适应性,还为地方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创新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文化多样性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在高校传统音乐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融入多元文化元素,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双重乐感理念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强调在音乐教学中注重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融,为高校传统音乐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旨在探讨双重乐感理念在高校传统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双重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