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衡通(1988-),海洋生物学博士,主要从事海洋经济生物生理生态 与海洋牧场信息化研究工作。主持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高盐胁迫 对香港巨牡蛎鳃组织主要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北部湾环境 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系统基金项目“北部湾大弹涂鱼群体 遗传多样性研究”等科研项目4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 级或省部级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栝楼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为探索合理有效的 栝楼连作障碍消减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连作(对照)、连作一翻耕一种植新苗和栝楼一水稻轮作3种种植模 式,测定不同种植模式下栝楼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并对比其差异,采用典型相关分析 探明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结果】栝楼—水稻轮作和连作—翻耕—种植新苗2种模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用量烟秆炭基肥对植烟土壤氮组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烟秆炭基肥在农 业生产中的应用及植烟土壤氮素固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对照(CK,不施肥)、烟草专用肥 (F,750 kg/ha)、低量烟秆炭基肥(LBF,525 kg/ha)、中量烟秆炭基肥(MBF,1050 kg/ha)和高量烟秆炭基肥(HBF, 1575kg/ha)共5个处理,其中MBF与F处理
摘要:【目的】研究连作木薯对非根际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及细菌群落演替的影响,为系统阐明木薯连作障碍形成机制及其缓解措施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木薯品种华南205为试验材料,在撂荒地上连续种植3年,每年木薯块根成熟期(植后250d)采集土壤样品。结合土壤农化分析、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手段,研究连作木薯对非根际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演替的影响。【结果】与种植第1年木薯相比,连作2年和3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以及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因子间的相关性,为掌 握华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试验,对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类鉴定,测定土壤pH、含水率、有机质(OM)、碱解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钙(Ca)、镁(Mg)、总酚、复合态酚及水溶性酚等理化指标;分析桉树林、马尾松
摘要:【目的】分析辣椒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与理化性质的互作,为科学防治辣椒土传病害和辣椒高产优质栽培提 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辣椒苗期、花期和坐果期根际土壤(分别标记为SD、FR和FT)为研究对象,测定3组土壤样本中 pH、有机质、总氮、碱解氮、总磷、有效磷、总钾和有效钾含量,采用Illumina HiSeq2500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辣椒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指数及门和属分类
摘要:【目的】分析广西小花老鼠簕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促生、防病、产酶活性,为小花老鼠簕种群恢复及筛选可 利用菌种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对小花老鼠簕根、茎、叶及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纯化; 对菌株的16S rRNA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结果经EzBioCloud比对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通过功能培养基对菌株的促生[溶磷、固氮、产吲哚乙酸(IAA)和分泌铁载体]、防病(香蕉枯萎病
摘要:【目的】分析硒砂瓜根系不同生态位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为了解硒砂瓜根系微生物组成规律,挖掘微生 物资源,维持硒砂瓜根系土壤健康及微生物生态系统稳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采集根围、根际、根 表和根内4个生态位土壤样品,分别标记为SRW、SRJ、SRB和SRN,通过使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硒砂瓜根系不 同生态位细菌群落进行解析,探究硒砂瓜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指
摘要:【目的】筛选对香蕉枯萎病具有生防和促生潜力的内生真菌,为香蕉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和潜 力菌株。【方法】以香蕉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热带型(F. oxysporum f. sp.cubense tropical race 4,Foc TR4) 为靶标菌,以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var.)根内分离纯化的内生真菌为试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评价内生真菌对Foc TR4
摘要:【目的】明确种植抗异丙隆转基因水稻和施用除草剂异丙隆对转基因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抗异 丙隆水稻种植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盆栽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2个抗异丙隆转基因水 稻株系及其亲本和施用异丙隆转基因在不同水稻生长阶段的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组成的差异。【结果】高通 量测序结果显示,在水稻所有生长阶段,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
摘要:【目的】比较火龙果健康植株与溃疡病植株茎组织的内生细菌群落特征和功能差异,为揭示火龙果溃疡病 发生机制和研究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火龙果健康植株和溃疡病植株茎组织,利用I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植株茎组织内生细菌的16SrDNA序列进行测定,分析健康植株与罹病植株茎组织中的细菌群落特征差异。 【结果】火龙果健康植株茎组织的细菌群落种类和扩增子序列变体(Amplicon
摘要:【目的】从三七叶际分离筛选对三七叶部黑斑病病原菌具有较强抑制效果的生防菌株,为开发安全高效的 生防菌剂提供菌种资源,也为中药材病害的生态防控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连续稀释法从1年生健康三七叶片中分 离可培养叶际微生物,通过平板对峙法测定分离菌株对三七叶部黑斑病菌人参链格孢菌(Alternaria panax)菌株SL17的拮抗效果,筛选对人参链格孢菌具有生防作用的叶际微生物菌株,结合ITS
摘要:【目的】发掘月季内生拮抗细菌资源,为月季炭疽病生物防治提供高效而稳定的拮抗菌株资源。【方法】 以20个健康无病害蔷薇属植物的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匀浆法分离叶片内生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对月季 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YJY-20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菌株,结合菌落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进行种类鉴定。利用平板对扣法测定拮
摘要:【目的】基于iTRAQ蛋白质组学筛选不同OsAAP6转基因水稻胚乳的差异蛋白,明确胚乳中的差异蛋白,以期为后续利用OsAAP6基因提升稻米的营养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OsAAP6超量表达阳性[OX(+)]和阴性 对照[OX(-)]材料及OsAAP6互补表达阳性[ZpZc(+)]和阴性对照[ZpZc(-)]为试验材料,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iTRAQ)技术对其进行蛋白质组学检
摘要:【目的】开展抗稻瘟病水稻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抗性鉴定,为育成持久、广谱抗病优质杂交水稻新 品种提供优异的遗传资源和技术参考。【方法】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回交育种技术,将持久、广谱的抗稻瘟病基因 Pil、Pi2和Pigm导人恢复系桂R1703,获得了单基因、双基因和三基因导入系,并对其进行稻瘟病鉴定和农艺性状调 查,分析不同抗稻瘟病基因间的抗性效应及抗性基因导入对受体亲本农艺性状的影响
摘要:【目的】克隆钩藤碱的合成关键酶即色氨酸合成酶a链基因(UrTSA),并分析其组织表达特异性,为探究该基因的钩藤碱生物合成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生物项目数据库(BioProject)筛选得到钩藤碱的生物合成相关 酶基因UrTSA,以钩藤的根、叶、茎钩和蒴果的cDNA为模板,PCR克隆UrTSA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并进行生 物信息学分析,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UrTSA基因在钩
摘要:【目的】对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澳洲坚果开花结实特性展开观测及分析,为澳洲坚果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 据。【方法】以12个澳洲坚果品种为观测对象,采用挂牌记录法观察其开花物候及坐果规律,以坐果率、坐果花序率、每 果序平均坐果数、落果率等参数为评价指标,分析澳洲坚果不同品种的结实特性。【结果】不同澳洲坚果品种的开花物 候复杂多样,品种D4、O.C、863、820和842花期较长,分2批次开花;品种A1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套种模式对油茶幼林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为筛选出适宜推广的油茶幼林经营 模式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7年种植的油茶幼林为试验地,2021-2023年连续分别套种黄豆、花生、 玉米、箭舌豌豆、辣椒,以油茶纯林为对照(CK),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等指标,计算单项及综合肥力指数。【结果】不同套种模式的油茶根围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套种花生最高,比CK提高119.
摘要:【目的】分析扬州城市森林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为了解扬州城市森林 空气负氧离子资源情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江苏扬州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以宋夹城体育 休闲公园(城市森林)、茱萸湾风景区(城市近郊森林)和润扬湿地森林公园(城市远郊森林)为研究对象,收集3个区域 的2020年1-12月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和林内气象数据,比较不同季节之间负氧离子浓度的差
摘要:【目的】研究比较微波和烘烤预处理对牡丹籽油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期为牡丹籽油的制备及 品质控制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微波(700W,0.5、1、1.5、2min)和烘烤(120℃,10、20、30、40min)对油用牡丹籽 进行预处理后分离牡丹籽油,以未经任何预处理为对照,分析2种方式的处理时间对牡丹籽油理化性质(提油率、水分 及挥发物、酸值、碘值等)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
摘要:【目的】优化美藤果蛋白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加工性质,为美藤果蛋白的精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 法】以脱脂美藤果饼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碱溶酸沉法提取美藤果蛋白(记为MAPP),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液料比(A)、微波功率(B)和微波时间(C)为自变量,MAPP得率(Y)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同时探究不同温度和pH对其加工性质的影响,并与碱溶酸沉法提取的美藤果蛋白(记为APP
摘要:【目的】明晰山东烤烟上、中2个部位B2F、C3F烟叶中水溶性糖和Amadori化合物组分构成及含量分布特征, 分析化合物对烤烟感官质量的影响,为改进和精准调控山东烤烟感官品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山东主产区生 产的烤烟B2F和C3F叶片为试验材料,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一三重四极杆串联质 谱技术(HPLC-MS/MS)对烤烟中水溶性糖和Amadori化合物
摘要:【目的】明确红鲫SRY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8基因(Sox8)表达模式及壬基酚(NP)暴露对红鲫胚胎发育过程中Sox8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揭示NP胁迫下红鲫胚胎发育畸形的分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RACE克隆红 鲫Sox8基因cDNA全长序列,通过ProtParam、ProtScale、InterPro、PredictProtein、DeepTMHMM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 息学分析,利用
摘要:【目的】明确从江香猪附睾中不同区段味觉受体T1R1和T1R3的定位及表达情况,为揭示猪附睾不同区段 形成特殊微环境保障精子成熟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初情期(30d)和性成熟期(180d)从江香猪附 睾组织样品,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等检测从江香猪附睾不同 区段味觉受体T1R1和T1R3的定位及表达情况。【结果】
摘要:【目的】明确组织蛋白酶D基因(CTSD)在中国大鲵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及其免疫防御功能,为深入探究 大鲵抵抗病原入侵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RACE克隆中国大鲵CTSD基因cDNA序列,采用ProtParam、 SignalP-5.0、TMHMM 2.0、CELLO、NetPhos 3.1及NetNGlye 1.0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 量PCR检测健康中
摘要:【目的】探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基因(IGF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受体基因(IGF2R)在中华鳖生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为揭示IGFs系统在中华鳖异速生长及两性生长差异中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RACE克隆中 华鳖IGF2和IGF2R基因cDNA序列,利用BioEdit、ExPASy、TMHMM Server v2.0、SignalP及SMART等在线软件进行 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实
摘要:【目的】分析盐度和亚硝酸盐氮慢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抗氧化及免疫的影 响,探究凡纳滨对虾应对环境胁迫的调控机制,为其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凡纳滨对虾(平均体长5.20± 0.67 cm,平均体质量2.01+0.73g)为试验材料,设计双因素试验,盐度为0.5%o、1.0%o和3.0%o,亚硝酸盐氮浓度为0.07、0.20、0.50、1.
摘要:【目的】克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Dmrtl基因(PcDmrt1),分析其在雌性和雄性克氏原螯虾 不同组织中及不同发育时期性腺中的表达特征,为研究克氏原螯虾性别分化与发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克隆 PcDmrt1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cDmrtl基因在雌性和雄性克氏原螯虾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时期性腺中的表达特
摘要:【目的】探究膨腹海马(Hippocampus abdominalis)不同生长阶段特殊表型性状及其相关性,筛选出影响2月 龄膨腹海马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为辅助膨腹海马形态学研究及其人工选育打下理论基础。【方法】以人工繁育的 10日龄和2月龄膨腹海马为研究对象,根据需要分别测定下颌长(X)、上颌长(X)、吻长(X)、眼径(X)、眼后头长(X)、头长(X)、躯干长(X)、尾长(Xg)、背鳍长(
摘要:【目的】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reevesii)腹部皮肤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和皮肤黏液抗菌特性分析,为瘤背石 磺皮肤免疫功能的研究和天然抗菌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瘤背石磺腹部皮肤和皮肤黏液,采用光学 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瘤背石磺腹部(足部和足侧)皮肤结构、腺体和腺细胞特征,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黏液 细胞中的糖缀合物,用瘤背石磺皮肤黏液对7种致病菌进行处理,采用生长曲线
摘要:【目的】进行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NSP14蛋白截短原核表达,制备PDCoV NSP14蛋白的多克隆抗体, 并建立检测PDCoV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为探究PDCoV NSP14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进行PDCoV 监测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PDCoV 1468B毒株为模板,构建NSP14截短基因原核重组质粒pET32a-NSP14,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通过原